心搏過緩指的是成人在清醒、休息狀態下,心跳少於每分鐘60下。
這並不等同於「生病」。在某些身體狀態或人群中,較慢的心跳是正常生理反應,對身體沒有壞處,也不需要治療。
為什麼慢一點也可以是正常
- 睡眠或長期訓練會讓迷走神經活性增加,心跳自然變慢。
- 睡覺時身體需要的血流量較低,即使心跳慢,仍能滿足需求。
- 運動員的心臟更有效率,每一下輸出的血量較多,不需要高心率也能供血足夠。
想一想:你是在睡覺、剛起床、或是平時運動很多時量到的心跳嗎?這些情境本來就可能偏慢。
五種常見且可接受的心搏過緩情境
以下情境在沒有不適症狀、也沒有結構性心臟病時,通常屬正常生理表現,不需介入治療。
1. 睡眠中的健康成人
- 典型表現:夜間心跳常降到40至50下,有時更低。
- 為何安全:睡眠時交感神經降低、迷走神經增加,心臟負荷也較小。
- 何時要注意:若夜間出現胸悶、呼吸中止、極度疲倦或晨起頭暈,需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其他問題。
2. 運動員休息時
- 典型表現:靜息心跳可低至30至40下。
- 為何安全:心臟泵血效率高,每次搏動輸出量大,即使心率低仍足夠。
- 何時要注意:若出現暈厥、運動耐受度下降、心悸或家族性猝死史,需就醫評估。
3. 年輕且健康者的竇性心搏過緩
- 典型表現:年輕成人、體態較瘦者,平日心跳偏慢但沒有不舒服。
- 為何安全:多與先天或體質性高迷走張力有關。
- 何時要注意:若伴隨胸痛、喘、頭暈、昏厥或低血壓,就需要檢查。
4. 運動員的呼吸性竇性心律不整合併心搏過緩
- 典型表現:吸氣時心跳稍快、吐氣時變慢,整體平均偏慢。
- 為何安全:屬於正常的呼吸相關變化,未見增加不良結果。
- 何時要注意:若規律明顯紊亂、出現症狀或與運動無關的持續不整,應評估。
5. 健康長者或運動員出現小於3秒的短暫竇性停頓
- 典型表現:在動態心電圖中偶見停頓不到3秒,當事人沒有感覺。
- 為何安全:單純短暫停頓且無症狀,通常不具臨床意義。
- 何時要注意:若停頓超過3秒、或伴隨暈厥、近暈或明顯疲倦,應就醫。
什麼時候心搏過緩可能不正常
警訊症狀
- 暈厥或眼前發黑
- 明顯頭暈、虛弱、容易喘或胸痛
- 運動耐受度下降、走幾步就累
- 意識混亂、低血壓、皮膚冰冷或出汗
- 夜間嚴重打鼾、呼吸中止
常見可逆原因
- 藥物:如乙型阻斷劑、部分鈣離子阻斷劑、地高辛等
- 內分泌與代謝:甲狀腺功能低下、鉀或鎂異常、低體溫
- 心臟問題:心肌缺血、傳導阻滯、心肌炎
- 其他:迷走神經反射過強、感染、脫水
十種高風險的心搏過緩
以下情境多屬病理性,常需緊急評估與處置。
1. 有症狀的心搏過緩合併血流動力學不穩
- 典型表現:低血壓、意識改變、暈厥、胸痛、急性心衰或休克徵象。
- 為何危險:心輸出量不足,器官灌流下降,可能迅速惡化。
- 需要做什麼:立即評估與穩定生命徵象,處理可逆原因,必要時暫時性心搏刺激。
2.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(Mobitz II 或第三度完全性傳導阻滯)
- 典型表現:極慢心率、暈厥。
- 為何危險:傳導系統嚴重受損,猝死風險升高。
- 需要做什麼:緊急監測與暫時性節律器,評估永久性節律器。
3. 竇房結功能不全合併症狀
- 典型表現:心率小於每分鐘50、竇性停頓超過3秒、運動時心率無法適當上升,伴隨暈厥、近暈或無力。
- 為何危險:心臟節律啟動異常,易造成間歇性灌流不足。
- 需要做什麼:找出誘因(藥物、甲狀腺、缺血),症狀性個案常需節律器。
4. 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所致心搏過緩
- 典型表現:胸痛、出冷汗、噁心合併心搏過緩,或下壁缺血時出現房室阻滯。
- 為何危險:缺血波及傳導系統,死亡率與併發症風險上升。
- 需要做什麼:立即處理缺血(再灌流、抗缺血治療),同時穩定心率與血壓。
5. 藥物或毒物
- 常見藥物:乙型阻斷劑、部分鈣離子阻斷劑、地高辛、部分抗心律不整藥、鴉片類或鎮靜藥物過量。
- 為何危險:過度抑制竇房結或房室結,導致灌流不足或停搏。
- 需要做什麼:立即停用或逆轉可疑藥物,給予支持性治療,必要時使用節律器。
6. 電解質異常(高鉀、低鉀、高鎂)
- 表現:傳導延遲、寬QRS、嚴重可進展為致命性心律或心搏停止。
- 重點:緊急校正電解質,並連續心電監測。
7. 甲狀腺機能低下
- 表現:心跳慢、疲倦、畏寒、體重增加,嚴重者可見心包積液。
- 重點:補充甲狀腺素,並排除其他合併因素。
8. 低體溫(核心溫度低於35攝氏度)
- 表現:節律遲緩、意識下降、凝血異常。
- 重點:主動復溫與支持療法,復溫過程心率可逐步恢復。
9. 感染相關(敗血症、心肌炎)
- 表現:不明原因心跳慢合併發燒或全身感染徵象,或近期病毒感染後胸痛、心衰。
- 重點:積極治療感染與器官支持,必要時評估心肌炎與傳導系統受影響程度。
10. 心臟手術後或心臟移植後
- 表現:術後或移植後早期因傳導組織受損、缺血或排斥造成心搏過緩。
- 重點:密切監測,必要時暫時性或永久節律器,並評估排斥或缺血。
何時要立刻就醫或呼叫急救
- 暈厥或持續近暈
- 胸痛、呼吸困難、出冷汗
- 收縮壓小於90毫米汞柱或有休克跡象
- 心跳持續低於每分鐘40,或比平常明顯變慢並伴隨不適
- 近期更動影響心率的藥物後出現不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