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頸抹片是用鴨嘴器看到子宮頸、用小刷子輕刷取細胞的快速檢查。
傳統抹片便宜但樣本較易不均勻、退件比率較高;薄層抹片樣本較乾淨又能用同一瓶做HPV檢查,兩者效果都不錯。
檢後少量點狀出血很常見,但大量出血很少、嚴重併發症極罕見且,無已知長期風險。
國民健康署的篩檢政策
抹片與病毒檢查
-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固定間隔的子宮頸癌篩檢,目的是早期發現異常、及早處理,減少子宮頸癌發生與死亡。
- 篩檢的主軸是子宮頸抹片(Pap),並在特定年齡加做人類乳突病毒(HPV)檢測,讓篩檢更完整。
年齡與檢查頻率
- 25至29歲:每3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。
- 30歲以上:建議至少每年做1次子宮頸抹片,維持固定追蹤。
- HPV檢測服務:在35歲、45歲、65歲時,各於該年做1次HPV檢測,作為加強篩檢的里程碑。
檢查前要注意什麼
時間怎麼選
- 月經期間先不要做檢查。血會讓標本不夠好看清楚
- 傳統抹片:最好安排在「月經來的第1天算起的第10到20天」之間
- 液基細胞學:理論上任何時間可做,但避開月經效果更好
檢查前48小時要避免的事
- 不要性行為(無論有沒有保護措施)
- 不要陰道灌洗
- 不要使用陰道內藥物或乳膏(例如塞劑、陰道凝膠)
- 不要使用衛生棉條
為什麼要這樣做
- 血液、精液、潤滑劑、藥物或棉條纖維,都可能「蓋住」細胞
- 標本被擋住或被稀釋,就比較難判讀,甚至要重做
- 避開這些影響,標本比較乾淨,結果更可靠
誰需要做子宮頸篩檢
- 只要「有子宮頸」的個人,從21歲開始建議篩檢
- 美國癌症學會與CDC都明確建議:只要年齡到了、符合條件,就應篩檢
未曾有性行為也要嗎
- 子宮頸癌的整體風險很低,臨床上可以依個人意願與風險因素討論是否調整
讓檢查更順利
- 預約時先看月經週期,避開經期
- 檢查前兩天開始就不要放任何東西進陰道(藥物、乳膏、棉條)
- 若正在使用陰道藥物、懷孕、剛生產或有異常出血,請先告知醫師
- 帶上先前的檢查結果,方便醫師比較
檢查流程
檢查流程會做什麼
- 先把鴨嘴器(撐開器)放進陰道,醫師看得到子宮頸
- 用小刷子或刮片棒,輕輕擦拭子宮頸表面,收集細胞
- 全程時間很短,多數人覺得只是有點壓力感或輕微不適
會不會痛
- 一般是輕微、短暫的不舒服,很多研究的平均疼痛分數大約在1.5到3.1分(以滿分10分計)
- 停經後女性較可能感到不適,但還是屬於可接受的程度
- 有些技巧(例如在流程中加入不疼痛的小步驟、或使用潤滑)能再降低不舒服
用潤滑真的可以嗎
- 可以用「水性」潤滑劑抹在鴨嘴器上
- 研究顯示:這樣能顯著降低疼痛分數,又不會影響檢體品質或判讀
- 好處:更舒服,也更願意下次按時回來做檢查
可能出現的狀況
- 檢查後輕微陰道出血或點狀出血很常見,通常很快就停止
- 大量出血很少見
- 嚴重併發症極為少見,這項檢查沒有已知的長期風險
讓檢查更順利
- 放鬆骨盆、深呼吸,讓鴨嘴器更容易放入、感覺更舒服
- 若曾在抹片時很不舒服,事先告訴醫師,能幫你調整方式或使用水性潤滑
- 檢查後若只是一點點出血屬正常;若出血變多或持續不適,盡快聯絡醫療人員
兩種不同方式的抹片
子宮頸細胞學篩檢的兩大類
- 主要有兩種方式:傳統子宮頸抹片(Pap smear)與液基細胞學(薄層抹片)
- 兩者都是為了早期發現HPV感染與子宮頸癌前病變(例如CIN2+)
傳統子宮頸抹片
- 做法:用刮片棒或刷子採集子宮頸細胞,直接塗在玻片上,隨後固定、染色,再用顯微鏡看
- 優點:
- 成本較低,設備簡單
- 在資源有限的地方容易推行
- 常見問題:
- 細胞分布可能不均勻
- 容易被血液或黏液遮到
- 不合格標本比例較高,可能讓偵測癌前病變的敏感度下降
液基細胞學(薄層抹片)
- 做法:採細胞後,將刷頭在保存液小瓶中沖洗;實驗室把細胞處理成一層較均勻、較薄的細胞層再上片
- 優點:
- 不合格標本比例下降,樣本品質更穩定
- 同一瓶樣本可加做分子檢驗(例如HPV檢測),不用再重採
- 對CIN2+的偵測敏感度通常略高或相當於傳統抹片
- 可能的差異:
- 特異度與陽性預測值大多相近,部分研究顯示可能稍低或相當
兩種方法的效能比較
- 整體表現:兩者都能有效篩檢子宮頸癌前病變;現有證據(含USPSTF)認為臨床表現沒有「實質重要差異」
- 液基細胞學常被偏好:
- 樣本品質較穩、退件率較低
- 可以直接用同一份樣本做HPV檢測
- 傳統抹片仍是可行選項:
- 成本低、好取得,特別適合資源較少的地方
在HPV篩檢策略中的角色
- 單獨HPV檢測:
- 敏感度最高,更容易抓到高風險病變
- 因為敏感度高,追蹤間隔可以拉長
- 細胞學的用途:
- 作為HPV陽性的後續分流:先測到HPV,再用細胞學判斷要不要做陰道鏡檢查
- 與HPV的共同檢測:同時做兩種檢查,增加整體偵測率
- 簡單理解:
- HPV像「警報器」,先提醒有沒有高風險病毒
- 細胞學像「放大鏡」,幫忙看細胞有沒有真的變異需要處理
什麼時候選哪一種
- 如果所在地有液基細胞學與HPV檢測:多數情況下會優先考慮,因為樣本品質好又能一次完成更多檢驗
- 如果資源或費用有限:傳統抹片依然可靠、可用
- 無論選哪一種:按時篩檢與依醫囑追蹤最重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