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克力囊腫:反覆肚子悶痛的根源

巧克力囊腫是子宮內膜跑到卵巢裡面,像月經一樣每個月出血。

但血液被包在囊袋裡出不來,時間久了就變成深咖啡色如「巧克力」的黏稠舊血。

巧克力囊腫的成因與形成過程

為什麼會在卵巢裡長出來

  • 當內膜樣組織黏在卵巢表面或鑽進卵巢裡,它也會受荷爾蒙影響而週期性出血。
  • 這些血因為沒有出口只能累積在原地,慢慢形成一個裝滿舊血的囊腫,因此在超音波上會看到一顆像泥濘一樣的陰影。

名稱的由來

  • 囊腫內的液體經過多次出血與分解後會變得又稠又暗,顏色像融化的巧克力醬一樣濃厚,所以才會被俗稱為「巧克力囊腫」。
  • 這個名稱只是描述外觀,並不是說它和食物或甜食有任何關係。

多重因素一起影響

  • 體質上的差異、荷爾蒙的變化、以及免疫系統對於這些離開子宮的內膜細胞是否「清掉」的效率,這三者常常彼此影響。
  • 所以並沒有單一原因能完全解釋為什麼有人會長囊腫、有人不會。

常見的形成理論

  • 所謂「逆行月經」的說法認為,月經時一小部分血液會經由輸卵管流到骨盆腔,血裡的內膜細胞有機會黏在卵巢上並繼續生長,久而久之就成為囊腫,這也是為什麼生育年齡的人比較常見。
  • 另一種可能是原本應該排卵的卵巢濾泡沒有順利關閉,反而被內膜樣組織與血液占據,於是從一個小水泡慢慢變成一顆裝滿舊血的囊腫。

囊內反覆出血後會發生什麼事

  • 每次月經來時囊內可能都有少量新鮮出血加入,反覆的出血與分解會引起局部發炎,讓囊壁變厚、纖維化增加,囊腫也可能跟著變大,這就是很多人會覺得下腹部越來越悶痛的原因。

囊液為何會讓問題持續

  • 囊液裡含有鐵質與一些會刺激細胞的物質,這些成分會讓周邊組織處在發炎與修復的循環中,不但可能促進囊腫繼續長大,也會影響卵巢附近的環境,讓不舒服的感覺更容易出現。

誰比較容易遇到

  • 如果家族中有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,自己發生的風險會比較高。
  • 而在生育年齡、有明顯經痛或曾有受孕不順的人身上,也更常發現巧克力囊腫,這些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共同特徵。

巧克力囊腫的症狀與日常影響

最常見的疼痛表現

  • 很多人會感到骨盆腔的悶痛或刺痛,這種痛可能持續存在,也可能一陣一陣來,通常在月經前後更明顯,因為這時候荷爾蒙變化最大,囊腫內外的組織也最容易被刺激。

經痛為什麼會更嚴重

  • 當囊腫跟著週期出血並引發發炎時,子宮收縮會讓痛感放大,所以會覺得比以往的經痛更強、更久,甚至需要止痛藥才能維持日常活動。

性生活中的不舒服

  • 若囊腫位置較深或與周邊組織有沾黏,在深部性交時會牽動到這些地方而引起疼痛,這種痛常像是被拉扯或頂到的感覺,讓人難以放鬆,也影響親密關係的品質。

排便與排尿的影響

  • 月經來時腸道和膀胱也會受到附近發炎的影響,所以排便時可能像被刺到一樣疼,排尿的時候也會覺得不舒服或灼熱,症狀通常在月經過後會緩解一些。

腹部的感覺變化

  • 當囊腫變大或局部發炎時,下腹部可能會覺得脹脹的、重重的,穿緊褲子會更不舒服,這不是脂肪忽然變多,而是體內空間被囊腫多占了一塊位置。

對體力與心情的影響

  • 長期反覆的痛會消耗體力,讓人容易疲倦、睡不好,心情也會被影響,出現煩躁或低落,這些都是疼痛與發炎對身體與情緒的真實連動。

對受孕的實際影響

  • 囊腫可能干擾卵子的成熟與排出,也可能讓卵巢周邊環境不理想,因此受孕機會會下降,有些人就是在備孕一段時間沒有成功後,做檢查才發現有巧克力囊腫。

也可能完全沒感覺

  • 不是每個人都有症狀,有些人在健檢或婦科超音波時才意外發現一顆囊腫,這種情況下醫師會依據大小與位置評估是否需要處理或僅追蹤即可。

檢查、治療與追蹤重點

如何開始檢查

  • 醫師通常會先問詳細病史並做內診,再安排骨盆腔超音波來看看囊腫的大小、外觀與位置,這個步驟非侵入性而且判讀相對明確,是最常見也最實用的檢查方式。

何時需要更進一步影像

  • 若超音波顯示的樣子不典型、囊腫太大或和周邊器官分不清,醫師可能會建議做 MRI,這能提供更清楚的組織對比,幫助判斷下一步到底要觀察、用藥,還是安排手術。

觀察就好的情況

  • 如果囊腫體積小、沒有症狀、也沒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受孕計畫,常見的做法是定期追蹤超音波與症狀變化,因為貿然治療不一定能帶來好處,反而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。

什麼時候考慮治療

  • 當囊腫常常痛、體積變大、壓迫感明顯,或者正在備孕而受到影響時,醫師會討論介入治療的選擇。
  • 目標是降低疼痛、保留卵巢功能,並盡可能提升生活品質與受孕機會。

荷爾蒙藥物能做什麼

  • 荷爾蒙相關藥物(例如避孕藥或其他抑制排卵的藥)可以讓內膜樣組織安靜下來,減少每月的刺激與出血。
  • 所以疼痛常會改善,囊腫有時會略微縮小,但它比較像是穩住病情,不是把囊腫整個溶掉。

手術大致在做什麼

  • 最常見的是囊腫切除術,醫師會把囊腫外殼與內部舊血一併處理,盡量保留健康的卵巢組織。
  • 如果有沾黏,手術會細緻地把器官分開,這需要有經驗的團隊來降低出血與對卵巢的傷害。

手術後為什麼還要用藥

  • 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是容易反覆的體質問題,手術清掉現有的囊腫之後,仍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再長,所以醫師常會建議配合荷爾蒙治療來降低復發機率,並安排固定的追蹤計畫。

關於安全性與風險

  • 巧克力囊腫本身不是癌症,但子宮內膜異位症與某些卵巢癌型別的風險略微升高,因此規律追蹤很重要。
  • 若出現疼痛型態改變、囊腫快速變大或影像有不典型表現,醫師會更積極地評估以確保安全。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