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鏡檢查前的清腸指南

大腸鏡前三天飲食:從低渣到清流質

為什麼要先低渣?

低渣飲食的目的,是讓腸道少一點殘渣,好讓鏡子看得清楚。纖維少,就比較不會有菜渣、果籽卡在皺褶裡。腸道越乾淨,檢查時間常常更短,也比較不需要改期。

前三天低渣飲食重點

主食可以選白飯、白吐司、白饅頭,因為這些纖維很少。蛋、豆腐、去皮的雞肉或白肉魚,都算容易消化的蛋白質。蔬果先暫停生吃與多籽多皮的種類,避免堅果、糙米、燕麥與地瓜纖維。

前一天改成清流質

檢查前一天大多改為「清流質」,也就是看得到透光的液體。可以是水、清湯、運動飲料、去渣的蘋果汁,不要選紅色或紫色。奶、豆漿、濃湯都不是清澈的液體,所以要先避開。

咖啡可以嗎?

黑咖啡可以,但不要加鮮奶、奶精或果肉糖漿。拿鐵、卡布奇諾因為有奶,會讓內容物變不清澈,就不適合。咖啡喝太多容易心悸或利尿,清腸當天以少量為宜。

蜂蜜蛋糕、麵線、豆漿、芒果怎麼選?

蜂蜜蛋糕口感軟、沒有果仁,低渣期少量可行,但到了清流質期就先不吃。麵線在低渣期可吃少量,最好煮軟、不要加入蔬菜配料;清流質期則不吃。豆漿與芒果纖維或渣比較多,容易干擾視野,準備期先暫停。

當天禁食禁水的時間

一般情況下,固體食物要在檢查前 6–8 小時停止。清澈液體通常在檢查前 2 小時停止。不同院所可能有不同做法,以醫護團隊給的時程為主。

清腸藥與喝法:把握時間與步驟

常見清腸藥的成分種類

常見的清腸藥有 Polyethylene glycol(PEG)電解質溶液,優點是較安全、電解質比較穩定。也有以 sodium picosulfate 搭配 magnesium citrate 的配方,體積較少、口感較容易接受。還有其他配方或組合,實際使用依醫師與院所規定安排。

分次喝與「第二劑」的重要性

分次(split-dose)意思是睡前一半、檢查前早上再一半。這樣腸道在檢查時更接近剛清乾淨,殘渣更少。很多研究顯示分次喝能提升清潔品質,也減少改期的機會。

喝不下、想吐時的小技巧

把藥液冰鎮後,味道會溫和一些。用吸管從口腔後方喝,小口快吞,之後以清湯或運動飲料漱口,能蓋過氣味。每隔幾分鐘走動一下,幫助腸道蠕動,也能分散不適感。

什麼時候開始喝?提供一個範例時程

若是早上 9 點檢查,可在前一天晚間 6–8 點開始第一階段;檢查當天凌晨 3–4 點完成第二階段。若是下午檢查,時間整體往後順延,原則是第二劑在檢查前 4–5 小時開始、在前 2 小時結束。實際時程以醫療團隊發的指示單為準。

清腸藥多久起效、會拉幾次

多數人在 1–3 小時內開始排便,也有人更快。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加,從稀便到水樣,顏色會越來越淡。最後看到透明或淡黃色、沒有固體渣,代表相當接近理想狀態。

可能的不舒服與何時求助

清腸過程可能出現噁心、腹脹或肛門灼熱感,通常休息與補充清液即可緩解。若有明顯頭暈、心悸、無法喝下任何液體,或嘔吐到藥幾乎都吐出,應盡快聯絡醫療團隊。出現強烈腹痛、發燒或大量血便,需要立即就醫評估。

糞水顏色參考:何時算乾淨

理想的樣子

理想的排出物呈透明或淡黃色,像清茶一樣。液體中看不到形狀明顯的固體碎屑。這種狀態讓醫師能看得清楚,也比較容易完成處置。

有渣或顏色偏深代表什麼

棕色或深黃色,常代表還有糞渣殘留。若能看到菜葉絲、籽或顆粒,清潔度還不夠。這時候通常需要依指示補充清腸液,或增加清澈液體與走動。

接近乾淨但還拿不準

有時候光線反射會讓顏色看起來較深,可以觀察馬桶底是否有沉渣。若只剩極少量淡黃水樣,通常已相當接近標準。仍不確定時,照指示再補充一點清澈液體並稍微走動。

便便顏色與疾病的迷思

單看排出液的顏色,無法判斷是否有腫瘤或發炎。顏色多半只反映清潔度與飲食、藥水顏色。真正的診斷要靠醫師在檢查中直接觀察及必要的病理切片。

需要詢問時的小提醒

若要詢問醫護,說明顏色與是否有渣,或直接照片更能明確判讀。描述時間點與是否已補充第二劑,也有助於判斷。醫療團隊會依情況給出是否補救與何時到院的建議。

清不乾淨怎麼辦:立即補救與隔天策略

當天還沒清乾淨的即時應變

依指示先補充清澈液體與步行,讓腸道繼續蠕動。若醫囑允許,可再補喝部分清腸液。把握檢查前的最後 2–4 小時,是提高清潔度的關鍵。

清腸藥沒反應或拉不出來

先確認是否在規定時間內喝足量,並持續補充清澈液體。走動、輕揉腹部能幫助蠕動,但若完全無便意且腹脹不適,就需要聯絡醫療團隊。自行加用其他藥物或灌腸前,務必取得專業建議。

拉不停、頭暈或抽筋時的處理

小口頻繁補充清澈液體與運動飲料,能補回水分與電解質。若出現明顯頭暈、心悸或手腳抽筋,要暫停、休息並盡快通報醫護。大量水樣便持續到接近檢查前,也屬常見狀況,只要按指示收尾即可。

便秘體質或曾清不乾淨者的加強方案

可以提早 3 天開始低渣,並在前一天改為清流質較久的時間。醫師有時會調整成分或劑量,例如改用 Polyethylene glycol(PEG)體積較大的方案。事先告知既往經驗,讓團隊提早安排更有幫助。

檢查被判定不乾淨的下一步

若當天視野不佳,醫師可能先處理安全性問題,之後再安排補檢。通常會調整用藥種類或把分次時間拉得更前。回家後按指示復原,並配合下一次更嚴謹的準備。

何時必須暫停清腸並就醫

若出現劇烈腹痛、持續嘔吐、發燒或大量血便,就不該硬撐完成清腸。這些可能是腸道有異常或電解質失衡的訊號。及早就醫,比勉強檢查要安全得多。

檢查流程與麻醉

檢查流程與大約時間

到院後會確認身分、過敏史與準備情況。正式檢查常見約 15–30 分鐘,但整體包含等待與恢復,可能需要數小時。流程中會不斷評估安全與舒適度。

舒眠鎮靜是怎麼做的

多數院所會以靜脈方式給藥,讓身體放鬆、幾乎不記得過程。因為有鎮靜,禁食禁水時間要更確實,並且安排同伴接送會更安全。過程中會監測心跳、血壓與血氧。

檢查中可能發生的處置

若看到小息肉,醫師多半會直接切除,並送做病理切片。遇到出血點,也可能同時做止血處理。這些都屬於常規流程的一部分,能降低再次安排的次數。

當天要帶什麼、怎麼穿

穿著寬鬆、容易更換的衣物,方便檢查與恢復。重要文件與用藥清單要帶齊,慢性病藥物請事先註記。鎮靜後不宜自行騎車或開車,安排接送會更安心。

檢查後的感覺與飲食

恢復後可能會有脹氣與放氣,這是灌氣造成的正常反應。若無不適,多數情況可以先從溫和飲食開始,再慢慢恢復原本餐點。若有處置過,醫師會交代飲食或活動的額外注意事項。

報告與追蹤

檢查當天多半會先口頭說明初步所見。若有病理切片,正式報告需要幾天工作日完成。依結果安排下一次追蹤或治療,是預防腸癌的重要步驟。

常見 Q&A:咖啡、運動飲料、蜂蜜蛋糕與便利商店選擇

黑咖啡與茶可以嗎?

黑咖啡與無糖清茶,在清流質期屬於清澈飲品。記得不要加鮮奶、奶精或珍珠配料。喝的量以不影響心悸與睡眠為原則。

運動飲料與蘋果汁要注意什麼

運動飲料能補電解質,但顏色不宜選紅色或紫色。蘋果汁要選「去渣」透明型,濁蘋果汁不是清澈液體。碳酸飲料容易脹氣,少量即可。

蜂蜜蛋糕、布丁、愛玉與仙草怎麼拿捏

在低渣期,無果仁、無纖維餡的蜂蜜蛋糕或布丁,少量可行。到了清流質期,固體甜點就先不吃。愛玉與仙草屬於凝膠狀,不是清澈液體,清流質期不建議。

麵線、白飯與鮪魚罐頭能不能吃

在低渣期,白飯與煮軟的麵線可少量食用,但不要加蔬菜、海帶或辣椒籽。鮪魚罐頭要瀝油、不要加玉米或生菜。清流質期則全部暫停,只喝清澈液體。

便利商店可以怎麼買

水、透明運動飲料、去渣蘋果汁、清雞湯是安全的選擇。果凍如果不透明或含果肉,就不適合清流質。標示看不懂時,選擇能透光、沒有渣的飲品最穩妥。

藥物與保健品要不要停

含鐵劑、纖維粉、草本瀉劑與活性碳,常會影響視野或腸蠕動,準備期通常會暫停。鎮痛時優先選擇 acetaminophen,避免自行服用會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。慢性病用藥請依醫囑調整,遇到疑問請提前與團隊確認。
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