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臟超音波與瓣膜逆流

心臟超音波是什麼

  • 用超音波看心臟的影像,像在拍小影片一樣即時看到心臟跳動。
  • 檢查心臟大小、收縮力、舒張功能,快速了解心臟有沒有用力與放鬆的問題。
  • 檢查瓣膜有沒有逆流或狹窄,看看血液有沒有倒流或被阻塞。
  • 檢查心包膜有沒有積水,評估會不會壓迫到心臟造成不適。
  • 不會痛、沒有輻射,安全性高也很適合重複追蹤。

心臟超音波可以檢查什麼

  • 心臟大小與厚度,看看心臟有沒有肥厚或擴大。
  • 心臟收縮力與放鬆功能,判斷打血是否有力與放鬆是否正常。
  • 二尖瓣、三尖瓣、主動脈瓣、肺動脈瓣有沒有逆流,確認瓣膜是否關不緊。
  • 估算肺動脈壓,初步判斷是否有肺高壓的風險。
  • 心包膜是否有積水,避免發生心包填塞等急症。

心臟超音波怎麼做

  • 躺著並露出胸口,讓檢查時探頭能完整接觸皮膚。
  • 在胸口塗凝膠,讓超音波傳導更清楚、影像更穩定。
  • 探頭在胸口滑動,從多個角度掃描心臟的畫面。
  • 檢查約 20 到 40 分鐘,依個人狀況與院所流程可能不同。
  • 檢查時正常呼吸就好,依指示短暫屏氣可讓影像更清楚。

心臟超音波需要準備什麼

  • 一般不用空腹,日常吃藥也照醫囑正常服用。
  • 穿寬鬆衣物,方便快速露出胸口與肩側位置。
  • 帶健保卡、舊報告、藥物清單,讓醫師比對前後變化。
  • 有胸口貼布或藥膏可先告知,避免影響探頭貼合與成像。

心臟超音波要多久

  • 檢查時間約半小時左右,若影像不清楚可能會稍微延長。
  • 多數當天有口頭解說,讓你先了解大致狀況與初步發現。
  • 正式報告通常幾天內完成,會由醫師審閱後上傳或發放。
  • 急件流程由院所安排,臨床需要時可加速判讀與回覆。

心臟超音波正常值

  • EF 射出分率
    • 約 55% 到 70% 視為正常,代表每次收縮能打出過半的血量。
    • 低於 50% 多半偏低,可能需要進一步檢查與治療評估。
  • E/A 比值(舒張功能)
    • 約 1 到 2 常見,表示心臟放鬆與心房收縮的比例平衡。
    • 小於 1 代表放鬆較慢,可能是早期舒張功能變差的訊號。
    • 大於 2 代表放鬆更差,通常需合併其他指標一起判讀。
  • E/E’ 比值(充盈壓力)
    • 小於 14 多半正常,顯示左心室充盈壓力不高。
    • 8 到 14 需看其他指標,綜合心跳速率與年齡一起解讀。
  • TAPSE(右心收縮)
    • 大於等於 1.7 公分通常正常,代表右心室縱向收縮還不錯。
  • LA/Ao 比(左心房與主動脈根部)
    • 多半小於 1.3,若明顯增大要追蹤是否有壓力或容量負荷。
  • LVIDd LVIDs(左心室內徑 舒張末與收縮末)
    • 會依身高體重不同,需要用身體尺寸做校正判讀。
    • 若內徑持續變大,可能代表長期容量負荷或心肌問題。
  • RVSP 與 PG(估算肺壓與壓力梯度)
    • 用杜卜勒速度推算,需與瓣膜、右心功能與臨床症狀整體評估。
    • 單一數字不代表全部,醫師會綜合影像與檢驗一起看。

心臟瓣膜逆流是什麼

  • 瓣膜關不緊血液往回流,像門沒有關緊而漏風一樣。
  • 可能在二尖瓣、三尖瓣、主動脈瓣、肺動脈瓣發生,嚴重度從輕到重不等。
  • 輕度常沒症狀,很多人是做檢查才知道。
  • 中重度可能喘、心悸、水腫,活動量會明顯受影響。

二尖瓣逆流 MR 重點

  • 常見原因有退化、脫垂、高血壓、心肌病變,也可能因感染或外傷。
  • 輕度多為追蹤,重點是規律回診與控制血壓。
  • 有症狀或心臟變大需討論治療,可能包含藥物或介入手術。

三尖瓣逆流 TR 重點

  • 常見與肺高壓、右心室擴大相關,也可能因心律問題或瓣膜退化。
  • 輕度多不需治療,留意腳水腫與運動耐力即可。
  • 中重度要評估肺壓與右心功能,必要時配合藥物與介入治療。

主動脈瓣逆流 AR 重點

  • 可能因退化、高血壓、主動脈根部擴大,也可能與先天瓣膜有關。
  • 中重度可能會喘、夜間呼吸不適,跑步或上樓更容易累。
  • 需規律追蹤或評估手術時機,避免心臟長期負擔變大。

肺動脈瓣逆流 PR 重點

  • 常見在心手術後或肺高壓,也可能與先天性心臟病相關。
  • 輕度常無症狀,日常生活多能維持正常。
  • 有症狀或右心擴大需治療評估,醫師會依影像與症狀建議方案。

逆流分級怎麼看

  • 輕度
    • 逆流範圍小,相關指標多在正常或接近正常。
    • 多為追蹤,搭配生活調整與定期檢查即可。
  • 中度
    • 逆流範圍中等,影像與量化數據會明顯。
    • 可能出現喘或心悸,建議依醫囑縮短追蹤間隔。
  • 重度
    • 逆流範圍大,心臟負擔明顯增加。
    • 常合併心臟擴大或功能下降,需評估進一步治療。

什麼時候需要治療或追蹤

  • 出現喘、心悸、腳水腫、運動耐力下降,代表心臟負擔可能增加。
  • EF 下降或心臟腔室擴大,表示功能受影響需要密切觀察。
  • 肺動脈壓升高,提示右心壓力變大要早點處理。
  • 有心律不整或暈厥,應盡快與心臟科醫師討論。
  • 醫師建議的追蹤時間已到,準時回診才能早期發現變化。

心臟血液逆流症狀

  • 呼吸容易喘,像上樓或快走就不太舒服。
  • 心悸與胸口不適,會覺得心跳快或不規則。
  • 下肢水腫與體重突然上升,鞋子變緊或襪口壓痕變深。
  • 夜間躺平更喘需要多枕頭,影響睡眠品質與日常精神。
  • 輕度時可能沒有症狀,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。

報告常見縮寫對照

  • MR 二尖瓣逆流,看到這行代表二尖瓣有沒有漏。
  • TR 三尖瓣逆流,描述右心側的瓣膜是否倒流。
  • AR 主動脈逆流,與左心室出去的那個瓣膜有關。
  • PR 肺動脈瓣逆流,影響回到肺循環的血流方向。
  • EF 射出分率,簡單理解為心臟打血的效率。
  • E/A 舒張早期與心房收縮期比值,用來看放鬆功能好不好。
  • E/E’ 充盈壓力指標,可推測左心室壓力是否偏高。
  • TAPSE 右心室縱向收縮度,量右心收縮的幅度。
  • LVIDd LVIDs 左心室內徑,分別是放鬆末與收縮末的大小。
  • LA/Ao 左心房與主動脈根部比,用來估計左心房是否放大。
  • RVSP 估算肺動脈壓,與肺高壓風險有關。
  • PG 壓力梯度,代表血流通過狹窄或瓣膜的壓差。
  • PFO 卵圓孔未閉合,與先天心臟的小孔相關。

常見問題 QA

  • 輕度三尖瓣逆流需要治療嗎
    • 多數不需要,以規律追蹤與生活控制為主。
  • 輕度二尖瓣逆流要擔心嗎
    • 多半影響小,若出現喘或心悸再回診評估。
  • 心臟超音波會痛嗎
    • 不會痛,過程像做一般超音波一樣溫和。
  • 心臟超音波可以檢查出什麼
    • 檢查收縮力、舒張功能、瓣膜逆流、心包膜積水,並可估算肺壓。
  • EF 正常值是多少
    • 約 55% 到 70% 常見為正常,持續偏低要與醫師討論。
  • E/A 與 E/E’ 怎麼看
    • E/A 約 1 到 2 常見,E/E’ 小於 14 多半正常。
  • 報告出來要看什麼
    • 看 EF、逆流分級、右心功能、肺壓,必要時安排進一步檢查。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