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階健檢一日流程與動線
報到與身分確認
抵達時間建議落在早上 8–9 點之間,依通知單上的地點報到。
現場會以一對一方式核對身分與檢查項目,並確認是否加選其他檢查。
接著會簡介環境與動線,安排整天的檢查順序,減少來回等候。
更衣與個人物品保管
工作人員會引導更換舒適的健檢服與拖鞋,衣物避免鈕扣、拉鍊或金屬飾品。
個人物品可放置在專屬置物櫃,貴重物品盡量不要攜帶。
若安排內視鏡,會再提供檢查專用褲以維持衛生與隱私。
檢查檢驗的順序
醫師會先進行問診與理學檢查,包含頭頸、呼吸、心血管、消化、肌肉骨骼與皮膚評估。
接著完成抽血、留尿、身高體重、血壓、心電圖與身體成份分析(InBody 770)。
薄層子宮頸抹片、超音波、X 光、骨密度與其他影像會依動線穿插進行,整體時間通常在下午 2 點前結束。
用餐與當日解說
檢查後提供軟質、易消化的餐點,可選葷或素,即使剛做完大腸息肉切除也能安心食用。
當天可先拿到內視鏡與部分血液的初步結果。
完整報告彙整後,將安排醫師解說,必要時協助轉介適合門診,並提供 CT/MRI 影像光碟。
影像與內視鏡重點
超音波、X 光與骨密度
高解析度杜卜勒超音波可評估甲狀腺、頸動脈、腹部器官等軟組織狀況。
胸部 X 光快速了解肺部與縱膈結構;DXA 骨密度能估計骨折風險並提供全身肌肉脂肪分析。
CT、CCTA 與 LDCT
384 切高階螺旋電腦斷層可在短時間取得高解析影像。
心臟 CCTA 需要注射顯影劑來顯示冠狀動脈;而肺部篩檢的 LDCT 則不需顯影劑,輻射劑量較低。
MRI 注意事項
磁振造影(MRI)對中樞神經、軟組織與血管評估很有幫助,部分情況可能會使用顯影劑。
檢查前需要確認是否有心律器或金屬植入物等禁忌。檢查過程無輻射,影像對腦部與頸部血管特別清晰。
上下消化道內視鏡
上腸胃道與大腸內視鏡由麻醉專科醫師評估後進行,團隊全程在場以提高舒適與安全。
從麻醉到清醒約一小時,實際時間因個人而異。若發現瘜肉,需事先同意後由醫師判斷是否當場切除,並進行病理切片判讀。
眼科與女性專區
眼科視力與眼底評估
視力、眼壓與辨色力能快速掌握基本功能。
彩色眼底攝影與高階 OCT(光學斷層)可觀察視網膜、黃斑與視神經。
眼科醫師將以眼底鏡與細隙燈檢查做最後評估。
乳房攝影與超音波
乳房攝影適合 40 歲以上女性,可看見鈣化點與腋下淋巴結,但需要壓迫乳房,會有短暫不適。
乳房超音波適用於各年齡層,對致密乳房特別有幫助。臨床上常兩者互補以提升敏感度。
子宮頸抹片與 HPV
薄層子宮頸抹片使用矽膠軟刷採檢,能保留採得的所有細胞,收片品質穩定;可加購 HPV 檢測提升篩檢完整度。
傳統抹片仍可用於一般篩檢,25 歲以上另有公費方案可運用。依年齡與風險調整追蹤間隔較符合國際建議。
基因檢測加選
提供多種專案加選,如全守護基因、男女癌症、營養代謝、情緒與代謝、腦中風、肥胖、酒精代謝與阿茲海默相關基因,價格自 2,500–40,000 元不等。
基因檢測屬風險資訊,須搭配家族史與生活型態解讀。檢測後的健康管理與追蹤更重要。
檢查前準備:吃喝穿戴
空腹與用藥原則
未安排大腸鏡時,通常從前一日凌晨 12 點後開始禁食,至少空腹 8 小時。
若有安排胃鏡、大腸鏡、上腹部超音波或顯影劑檢查,皆需空腹。
慢性藥物請先與醫療團隊確認早晨是否續用或暫停。
低渣飲食與代餐時程
大腸鏡前建議先進行兩天低渣飲食,主食以白飯、白吐司、白麵條為主,蛋白質選擇去皮魚肉與蛋。
前一天改以代餐與清流質,避免豆製品、乳製品、麵筋、油麵、義大利麵與蒟蒻麵。這樣能讓腸道乾淨,提升檢查品質。
清腸流程與保可淨用法
保可淨以 150cc 冷開水溶解一包,攪拌 3–5 分鐘立即飲用。建議前一天 17:00–18:00 先喝第一劑,之後每半小時補充清水,合計約 1500–2000cc;檢查當天 04:00 喝第二劑,並於 04:30–05:30 再補充 750–1000cc 清水,05:30 後禁食禁水。排出物接近清澈即代表清腸足夠。
指甲、隱形眼鏡與飾品
血氧監測需要感測指尖,因此雙手至少保留食指或中指一指無指甲油、光療或水晶指甲。
檢查當天不戴隱形眼鏡與飾品,穿著輕便衣物,更換檢查服會更順利。若需 MRI,金屬物品需事先移除。
方案怎麼選與費用
基礎與進階套組
基礎套組著重全身基本數據、血液與影像初篩,適合首次健檢或想要掌握健康現況者。
進階套組可加入胃鏡大腸鏡、腫瘤標記與心肺影像,如「為您腸在」「清心淨肺」等,針對常見癌別與心肺風險更完整。
高階與頂級套組
高階方案聚焦腦心血管(如腦/頸部 MRA、頸動脈超音波、CAC 與 CCTA)、甲狀腺與骨質等;頂級方案再加入全身腫瘤 MRI、低劑量肺部 CT、無痛胃鏡大腸鏡與進階基因檢測。
女性與男性版本在乳房或前列腺等專屬檢查上會略有差異。選擇時以年齡、家族史與既往病史為主要依據。
內視鏡瘜肉處理與費用
瘜肉處理需事前同意,由醫師判斷是否當場切除。
費用可選健保或自費,通常自費較健保多 5,000–20,000 元;健保處置會上傳雲端病歷,並可開立切除診斷書與收據。
付款方式、收據與分期
訂金 1,000 元可轉帳或付現,尾款於健檢當天結清。單筆費用一萬元以上可刷卡(Master/Visa/JCB),是否分期依發卡銀行規定;健保掛號與部分負擔需以現金支付。收據於當日開立,正本一份,副本每份 50 元。
時間表、交通與常見情況
當天時程與報告時間
多數受檢者早上 8–9 點進場,約下午 2 點前完成,包括用餐與初步結果說明。
勞工健檢報告約 5–7 個工作天。高階健檢約 10–14 個工作天,完成後會安排醫師門診解讀並規劃追蹤。
交通與停車資訊
中心位於捷運紅線 R13 凹子底站 3 號出口附近,步行即可到達。
地下停車場位於 B2,入口在忠言路側門右轉修明街,車輛限高 190 公分,無機車車位;半小時 30 元,當日最高 250 元,可付現或 LINE Pay。
生理期與懷孕的安排
生理期進行大腸鏡可使用衛生棉條,但子宮頸抹片與尿液、糞便檢體需改期補檢。
懷孕期間不安排放射性檢查(X 光、DXA、CT),AFP 在孕期自然上升屬正常現象。其他項目由醫療團隊評估風險與必要性再行安排。
勞工體檢與急件
勞工體檢同樣需空腹,報告時間約 5-7 個工作天。若有急件需求可加價 200 元縮短為 3 個工作天。
營業與樓層導覽
營業時段與門診時刻
健康管理中心營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 08:00–12:00、13:00–17:00。
門診時段為早診 08:30、午診 13:30、夜診 18:00。
樓層配置與動線
9F 為國際健康管理中心,10F 減重中心、8F 醫學美容、6F 眼科中心、4F 泌尿中心,B1–2F 為門診。
二樓包含心臟內科、腸胃內科、神經內科、家醫科與多個外科與中醫門診;一樓為骨科與脊椎神經外科,地下一樓為復健科。
報到小提醒與文件
攜帶身分證件與以往重要檢查報告,方便醫師比對。若已加選顯影劑檢查,請事先備妥腎功能相關檢驗結果或由現場抽血確認。
藥物過敏、氣喘或腎功能不全等病史請主動告知,利於風險評估。
報告與追蹤方式
當天先行提供內視鏡與部分血液初步結果,完整報告出爐後將預約醫師解說。必要時安排門診與跨科轉介,並提供影像光碟以便後續就醫。
後續健康管理可依風險分層設定追蹤週期與生活調整重點。
以上內容為流程與準備重點,實際安排以現場醫療團隊評估為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