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眼壓為何要先拿下隱形眼鏡

非接觸式眼壓計 Non-Contact Tonometry

隱形眼鏡為什麼會影響 NCT

NCT 用一股短暫的空氣把角膜推進去再放回來。鏡片像一層軟墊,會改變角膜被空氣推動的方式。結果可能被墊高,也可能被壓低,讀數就不可靠。

鏡片材質與含水量的影響

高含水的軟式鏡片吸水後更柔軟,空氣一推更容易形變。矽水膠雖透氧,但彈性也會改變角膜反應。材質不同,誤差方向與大小都不一樣。

鏡片度數與厚薄會改變讀數

高度數鏡片中心較厚或邊緣較厚,等於多了一層不均勻的「墊片」。空氣作用在厚薄不一的結構上,回彈速度就被改寫。量出來的數字自然不穩定。

弧度配適與配戴後角膜變化

鏡片弧度若太緊或太鬆,角膜會暫時變形。配戴一段時間後,中央角膜厚度可能上升。這些變化都會讓 NCT 的回彈判讀失真。

乾眼與淚膜的干擾

乾眼時,鏡片表面與角膜之間的淚膜不穩定。空氣一吹,表面破裂點不一致,量到的形變就更亂。即使同一天重測,也可能差很多。

實務建議:先取下再測量

量 NCT 前應先把鏡片取下。休息一下,讓角膜回到較自然的狀態,再量會更準。重要的醫療決策不應依賴隔著鏡片的數字。

篩檢現場的小提醒

社區或健檢場合常用 NCT 做快速篩檢。若當下無法取下鏡片,結果只能當作參考值。正式診斷需要在診間、無鏡片狀態下重新測量。

RGP 與 NCT 的特殊情況

硬式 RGP 雖不吸水,但會改變角膜曲率。NCT 讀到的是曲率與回彈的綜合反應,仍可能被帶偏。取下 RGP 並給角膜一些恢復時間,會更安全。

Goldmann 平坦眼壓計 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

為什麼 GAT 對鏡片特別敏感

GAT 需要把角膜壓平到固定面積,再讀出力量。鏡片讓角膜看起來更厚、更硬或更軟,都會改變需要的力量。因此很容易把眼壓估高或估低。

螢光素與麻醉藥水的問題

GAT 要點麻醉與螢光素並直接接觸角膜。鏡片擋在中間,藥水與接觸面都不正確。還會增加鏡片汙染與感染風險,操作上並不安全。

角膜厚度與「假性偏高」

配戴鏡片後,角膜可能暫時變厚。角膜一厚,壓平所需力量上升,讀數就會偏高。這不是眼內真正壓力變大,而是量法被誤導。

鏡片壓痕與角膜上皮完整性

配戴時間長,鏡片邊緣可能留下壓痕。上皮若輕微受刺激,接觸面就不均勻。GAT 在不均勻表面上量,數字自然不穩。

長期追蹤需要可比性

青光眼追蹤要看趨勢,條件要一致。每次量測都在無鏡片的角膜上進行,才有可比性。隔著鏡片得到的數據很難放進趨勢圖解讀。

實務建議:移除、休息、再測

門診來到儀器前,先移除鏡片。若平日配戴很久,休息更久一點再量會更理想。這樣可減少暫時性角膜改變帶來的誤差。

RGP 的曲率塑形效應

長期配戴 RGP,角膜曲率可能被「塑形」一些。即使當天已取下,曲率仍未完全回到原樣。醫師會綜合角膜狀態來判讀 GAT 數字。

散光與鏡片中心偏移

鏡片若有偏心或旋轉,壓平面受到的力量不均。尤其合併角膜散光時,讀數會更不穩。確保裸角膜且視軸對準,可提升準度。

衛生與安全

在鏡片上做 GAT 會增加鏡片刮傷與污染風險。若鏡片不潔,微生物也可能被帶到角膜上。正確流程是先取下鏡片,再進行消毒與量測。

紀錄與溝通

量測時紀錄是否配戴鏡片、配戴多久與鏡片種類。這些資訊能解釋偶發的高低變化。下次追蹤也更容易對照。

回彈式眼壓計 Rebound Tonometry

探針回彈遇到鏡片時會怎麼變

RBT 用小探針輕碰角膜,觀察回彈速度。鏡片多了一層介面,讓探針「感覺」到的硬度改變。結果仍會與真實眼壓有差距。

影響較小不代表可以忽略

有研究指出 RBT 受鏡片影響可能比其他方法小一些。可是一旦需要做臨床決策,這點差距仍然重要。為了穩定與安全,依然建議取下鏡片。

快速篩檢與正式診斷的界線

外點篩檢時,RBT 很方便。若當下無法取下鏡片,結果只當參考。真正的診斷與治療調整,仍要在無鏡片狀態下重測。

配戴時間與角膜水腫

戴久了,角膜含水上升,回彈特性會變。即使探針力道固定,回來的速度也會不同。這會把數字帶離真正的眼壓。

RGP 對回彈的影響

RGP 改變角膜曲率與表面彎度。探針接觸角度與接觸時間都會被影響。即使差異不大,對需要精準管理的病人仍不夠安心。

凝視與眨眼控制

RBT 需要穩定注視並暫時不眨眼。鏡片乾澀時更難穩定,容易出現無效讀值。取下鏡片後,配合度與數字品質都會更好。

居家或門外量測的提醒

行動裝置在家量很方便,但鏡片應先移除。若無法移除,只能記錄為「配戴狀態參考值」。下次到診再以正規方式確認。

何時該改用其他方法

若 RBT 數字與症狀或視神經檢查不合,建議改用 GAT 或在診間重測。排除鏡片與角膜狀態的干擾,才能得到可信答案。把環境、時間與角膜條件都拉回同一個基準,是最關鍵的事。

手持式平坦眼壓計 Tono-Pen

接觸穩定性與鏡片表面問題

Tono-Pen 需要在小面積上穩定接觸。鏡片表面濕度與摩擦力常常不一,接觸就不穩。不穩定的接觸會把數字帶偏。

誤差方向多變,難以校正

有時會偏高,有時會偏低,取決於鏡片厚度與材質。即使量很多次,系統性偏差也不一定會消失。臨床上難以依此做關鍵決策。

重複量測的陷阱

Tono-Pen 常以多次讀值取平均。若每次接觸狀態都被鏡片改變,平均也只是「錯誤的平均」。先把鏡片移除,才能讓平均有意義。

鏡片沉積與表面摩擦

蛋白沉積或唇質沾附會改變表面滑度。探頭套接觸在這種表面上,回饋會忽快忽慢。數值自然不容易穩定。

角膜傷口或術後族群的考量

術後眼表更需要乾淨、可控的接觸條件。鏡片在上面量,風險與誤差都會放大。此時更應避免隔著鏡片測量。

實務建議:移除與潤濕再開始

把鏡片取下,確認角膜與淚膜狀態穩定。必要時先短暫休息,讓表面回穩。再以標準流程量測,讀數會更可信。

行動場景下的折衷做法

急診或病床邊有時需要快速評估。若短時間無法移除鏡片,結果只能當作暫時參考。情況穩定後,仍需在無鏡片狀態下正式重測。

何時改約正式量測

若讀數與臨床觀察不一致,應安排回診由標準方法再確認。把變因降到最低,包含鏡片、配戴時間與角膜狀態。這樣得到的數字才有醫療價值。
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