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念與原理
Q1:什麼是靜脈麻醉?
A:透過靜脈注射鎮靜與止痛藥物,讓人在檢查或小型手術中放鬆、減輕不適甚至短暫睡眠的方式。
Q2:靜脈麻醉是全身麻醉嗎?
A:不是。靜脈麻醉保留自主呼吸;全身麻醉則完全失去意識並需人工呼吸支持。
Q3:靜脈麻醉多快生效?
A:一般 30 秒至 1 分鐘內生效。
Q4:藥效多久會退?
A:停止給藥後,多數人在 5-15 分鐘內清醒。
Q5:鎮靜深度可以控制嗎?
A:可以,麻醉醫師會依需要調整為輕度、中度或深度鎮靜。
Q6:會完全睡著嗎?
A:深度鎮靜下多數人會睡著,中度鎮靜則仍能聽到聲音並回應。
Q7:靜脈麻醉和局部麻醉有什麼不同?
A:靜脈麻醉讓全身進入鎮靜狀態,局部麻醉只讓特定部位失去感覺。
藥物與作用
Q8:靜脈麻醉常用哪些藥物?
A:丙泊酚(Propofol)、阿芬太尼(Alfentanil)、咪達唑侖(Midazolam)、芬太尼(Fentanyl)、酮胺(Ketamine)。
Q9:丙泊酚的特點是什麼?
A:生效快、代謝快、恢復快,但無止痛作用。
Q10:阿芬太尼的作用是什麼?
A:短效止痛,減少檢查時動作與咳嗽。
Q11:會用混合藥物嗎?
A:會,目的是兼顧鎮靜、止痛與穩定血壓。
Q12:藥物會完全代謝掉嗎?
A:通常 24 小時內完全代謝,藥效多在數小時內消退。
檢查前準備
Q13:靜脈麻醉前需要禁食嗎?
A:需要,一般 6-8 小時,以降低吸入嘔吐物風險。
Q14:需要停藥嗎?
A:依醫師指示,有些藥物需暫停以避免交互作用。
Q15:懷孕可以做靜脈麻醉嗎?
A:需謹慎評估,非必要檢查多會延期。
Q16:兒童可以接受靜脈麻醉嗎?
A:可以,但需兒科麻醉專業人員執行。
Q17:老人需要特別注意嗎?
A:高齡者對藥物敏感,需減量與嚴密監控。
Q18:有心臟或肺部疾病能做嗎?
A:可以,但需加強監測並可能調整藥物種類與劑量。
Q19:有藥物過敏史該怎麼辦?
A:務必提前告知,麻醉醫師會選擇安全藥物並備妥急救措施。
檢查過程
Q20:檢查時會有人一直看著我嗎?
A:會,麻醉團隊會全程監測血氧、心跳、血壓與呼吸。
Q21:麻醉醫師負責什麼?
A:術前評估、術中監測與藥物控制、緊急狀況處理。
Q22:為什麼需要麻醉醫師?
A:因藥物可能影響呼吸與心臟功能,需專業監控與即時應變。
Q23:如果檢查中醒來怎麼辦?
A:麻醉醫師會立即調整藥物劑量,確保舒適。
Q24:檢查中呼吸會變慢嗎?
A:可能會,麻醉醫師會即時監測與干預。
Q25:檢查中血壓會變化嗎?
A:部分藥物會降低血壓,需監測並視情況處理。
檢查後恢復
Q26:麻醉後多久能清醒?
A:通常幾分鐘內清醒,但完全恢復反應力需數小時。
Q27:能馬上回家嗎?
A:需在恢復區觀察 30 分鐘至 1 小時。
Q28:麻醉後可以自己回家嗎?
A:不建議,需有人陪同。
Q29:多久可以吃東西?
A:約 1 小時,需等吞嚥感覺恢復。
Q30:麻醉後可以運動嗎?
A:當天避免劇烈運動,可隔天恢復正常活動。
Q31:麻醉後可以上班嗎?
A:建議隔天再恢復正常工作。
Q32:麻醉後可以洗澡嗎?
A:可以,但需注意站立時可能頭暈。
Q33:麻醉後可以喝酒嗎?
A:不建議,會增加嗜睡與藥物殘效。
安全與風險
Q34:靜脈麻醉會上癮嗎?
A:不會,臨床使用時間短,不會造成依賴。
Q35:常見副作用有哪些?
A:嗜睡、血壓下降、呼吸變慢、噁心、短暫失憶。
Q36:會有嚴重併發症嗎?
A:少見,但包括呼吸暫停、心律不整、嚴重過敏反應。
Q37:麻醉會影響肝腎功能嗎?
A:大部分藥物對健康肝腎影響不大,功能異常者需評估。
Q38:麻醉會影響血糖嗎?
A:部分藥物可能輕微影響,糖尿病患者需監控。
Q39:麻醉後會頭痛嗎?
A:少數人會,通常輕微且短暫。
特殊人群與情況
Q40:懷孕初期能做靜脈麻醉嗎?
A:除非緊急,否則多會延期。
Q41:兒童使用麻醉劑量怎麼控制?
A:依體重計算並嚴格監測。
Q42:高齡患者的風險管理是什麼?
A:減少劑量、加強生命徵象監控、預防低血壓與低氧。
Q43: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能用靜脈麻醉嗎?
A:可以,但需加強呼吸監測。
Q44:肥胖患者的麻醉風險高嗎?
A:可能較高,需專業評估與監控呼吸。
生活影響與國際規範
Q45:麻醉會影響記憶多久?
A:通常只影響檢查當下與短時間前後的記憶。
Q46:麻醉後多久完全代謝?
A:通常 24 小時內完全代謝。
Q47:國際規範對靜脈麻醉有何要求?
A:ASGE、ASA、ESAIC 都要求專業執行、全程監測並具備緊急應變能力。
Q48:為什麼有些檢查不用麻醉?
A:若不會造成明顯不適,可省略麻醉以降低風險。
Q49:我可以選擇不用靜脈麻醉嗎?
A:可以,需與醫師討論舒適度與安全性後決定。
Q50:靜脈麻醉的最大好處是什麼?
A:讓檢查更舒適、減少焦慮、加快檢查效率且恢復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