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 Lp(a) 與為何重要
Lp(a) 是什麼
Lp(a) 是一種特別的低密度脂蛋白(LDL),外面多了一段稱為 apolipoprotein(a) 的蛋白。這段多出來的蛋白,讓 Lp(a) 更容易卡在血管壁。當量太高時,心血管風險就會慢慢上升。
Lp(a) 與 LDL 的差別
LDL 主要運載膽固醇,會參與動脈粥樣硬化。Lp(a) 看起來像 LDL,但多了 apolipoprotein(a),因此性質更「黏」。這種「黏性」讓它更容易促進發炎與血栓形成。
為何 Lp(a) 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風險
Lp(a) 會把膽固醇帶進動脈壁,形成斑塊。它還可能干擾身體分解血栓的能力,讓血栓更不容易被清掉。這兩件事加在一起,就提高了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。
誰比較容易有高 Lp(a)
Lp(a) 幾乎由基因決定,家族中有人高,就常見到其他成員也偏高。某些族群平均值天生較高,另一些族群則較低。停經後女性的 Lp(a) 也常比同齡男性更高。
Lp(a) 與家族早發心血管病
家族若有人年紀很輕就發生心肌梗塞或中風,高 Lp(a) 常是背後的原因之一。因為是遺傳,家族成員之間會「一起」偏高。這時檢測 Lp(a) 能幫助更早辨識風險。
Lp(a) 與主動脈瓣鈣化
除了動脈粥樣硬化,Lp(a) 也與主動脈瓣鈣化有關。濃度越高,瓣膜變硬、變厚的機會越大。長久下來,可能出現主動脈瓣狹窄,讓心臟更吃力。
Lp(a) 一生幾乎固定
Lp(a) 由基因主導,孩童時期就已大致決定。成年後變動通常不大,不像 LDL 會因飲食或體重變化而明顯上下。這也是為什麼多半測一次就能掌握體質風險。
生活方式對 Lp(a) 的影響
飲食、運動、戒菸對健康很重要,但對 Lp(a) 的數值影響有限。也就是說,努力變健康很有幫助,但 Lp(a) 本身可能不會因此大幅下降。重點在於把其他可改變的風險壓到更低。
Lp(a) 與不同族群、性別
不同族群的平均 Lp(a) 差異很明顯,某些族群普遍較高,另一些則偏低。女性在停經後,數值常見上升趨勢。了解族群與性別差異,有助於評估個別風險。
多高算高風險(≥50 mg/dL 或 ≥125 nmol/L)
許多專業建議把 Lp(a) ≥50 mg/dL 或 ≥125 nmol/L 視為「風險增強因子」。意思是,在相同條件下,這個人更可能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事件。看到這樣的數值,就需要更嚴謹管理其他風險。
如何檢測與詮釋 Lp(a)
何時應該檢測 Lp(a)
家族有早發心血管病史,或個人曾在不尋常年齡發生心血管事件,就很值得檢測。另一些人雖然 LDL-C 不高,卻有動脈硬化跡象,也可考慮測量。這能幫忙找出隱藏的遺傳風險。
檢測需要空腹嗎
Lp(a) 可在空腹或非空腹狀態下抽血測量。因為它不太受餐後變化影響,時間安排較彈性。這讓檢測更容易被完成。
測量單位:mg/dL 與 nmol/L
報告可能寫成 mg/dL 或 nmol/L。nmol/L 是以顆粒數量為基礎的單位,更接近生物學意義。理解這兩種單位,有助於跨醫療院所比較結果。
為何建議用 nmol/L 報告
Lp(a) 的顆粒大小不一,導致 mg/dL 受大小影響較多。以 nmol/L 報告,可以減少這種差異帶來的誤差。這樣不同實驗室之間更容易比出真正的高低。
檢測方法需避免同工型干擾(isoform-insensitive)
好的檢測方法要能「看見」不同大小的 Lp(a) 顆粒,不被大小影響測值。這稱為對同工型不敏感。選用這類方法,報告會更可靠。
單次終生測量是否足夠
因為 Lp(a) 很穩定,多數人一生測一次就可以掌握風險屬性。除非有重大身體變化或出現新疾病,多半不需要頻繁抽血重測。這也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。
何時需要重複檢測
若曾經使用可能影響 Lp(a) 的治療或發生特定重大狀況,醫師有時會建議再測一次。或者原本檢測方法不夠理想,也可以以更好的方法重測。重測的目的,是確認風險判讀正確。
如何解讀檢測結果
看到數值偏高時,代表未來心血管事件的機率可能增加。這不等於一定會發病,但提醒要更積極管理其他指標。反之數值偏低,並不代表零風險,基本的健康習慣仍然重要。
家族級聯篩檢的重要性
一個人測到高 Lp(a),第一等親屬出現高值的機會也大。讓家人接受檢測,可以早點找到需要加強預防的人。這叫做「級聯篩檢」,對遺傳性風險特別有效。
與 LDL-C、非 HDL-C 等指標一起看
Lp(a) 只是整體風險拼圖的一塊。把 Lp(a) 與 LDL-C、非 HDL-C、血壓、血糖、抽菸狀況一起評估,風險分層會更準。這樣才能做出合適的治療與生活調整計畫。
高 Lp(a) 時的風險管理
目前沒有專門降 Lp(a) 的核准治療
到現在為止,還沒有專門為降低 Lp(a) 並得到正式核准的治療藥物。臨床上會先把可改變的風險因子做到最好。這樣可以在沒有專屬藥物時,仍然降低事件機率。
為何還是要積極控制其他風險因子
即使 Lp(a) 降不下來,把 LDL-C、血壓、血糖與體重顧好,仍能大幅減少風險。這些都是可操作的目標,做得到也看得到。把每一塊都顧好,整體風險就會向下走。
降低 LDL-C 的策略:他汀類
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 LDL-C,是基礎治療之一。雖然對 Lp(a) 的數值幫助有限,但對事件預防很重要。很多研究顯示,把 LDL-C 壓得更低,對高 Lp(a) 的人特別有價值。
何時考慮 PCSK9 抑制劑
PCSK9 抑制劑能進一步把 LDL-C 降到更低,對一些人也能讓 Lp(a) 略為下降。若已經用藥與生活調整,LDL-C 仍不理想,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。評估時會考量個人風險與可近性。
抗血小板、血壓、血糖與體重管理
對高風險者,是否需要抗血小板治療要由醫師依全身風險與出血風險決定。血壓、血糖與體重若控制得穩,血管負擔會明顯減輕。這些基本功做到位,能把風險拉下來。
飲食與運動的角色
地中海型飲食、少加工、多蔬果與全穀,有助於膽固醇與體重管理。規律有氧與肌力訓練,能改善血壓、血糖與心肺能力。雖然 Lp(a) 自身可能不大變,但整體心血管健康會更好。
未來療法:反義寡核苷酸(ASO)
ASO 針對 Lp(a) 的生成步驟進行抑制,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。早期資料顯示有機會明顯降低 Lp(a) 濃度。等到證據成熟與正式核准,特定高風險族群可能會有新選項。
未來療法:siRNA
siRNA 也能鎖定 Lp(a) 相關的生物路徑,讓肝臟產生更少的 Lp(a)。這類藥物設計成定期注射,效果可維持一段時間。後續仍需大型試驗證實能否真的減少事件。
與醫療團隊訂定個人化目標
同樣的數值,對不同人的意義不盡相同。由醫療團隊綜合年齡、家族史、合併症與生活型態,擬定個人化目標最實際。清楚的目標與追蹤節奏,讓長期管理更有方向。
給家人與照護者的重點摘要
高 Lp(a) 常見於家族中同時出現,讓親人一起檢測很關鍵。即使缺少專屬藥物,只要把 LDL-C、血壓與血糖壓好,風險就能下降。持續配合追蹤與健康習慣,能把未來的心血管事件機會降到更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