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乳不會提高乳癌風險,植入物種類與放置位置,也不改變乳癌篩檢的建議。
最適合在隆乳後的乳癌篩檢檢查,仍然是乳房攝影,拍攝時會配合 Eklund 艾克蘭德擺位,以求影像清晰。
隆乳與乳房X光攝影
篩檢原則
- 有隆乳也一樣要做定期乳房篩檢
- 依年齡與個人風險,做例行乳房攝影,或數位乳房斷層攝影 DBT
- 植入物不改變開始年齡(40 歲起),也不改變檢查間隔(每 1-2 年一次)
需要加拍的技術
- 植體移位照 Eklund 技術
- 技師把植入物往後推、把乳腺往前拉
- 讓被植入物遮住的乳腺挪出來,提高看清楚的機會
拍攝角度安排
- 每側乳房都要拍兩個角度
- CC 頭尾位:從上往下看
- MLO 斜位:斜斜地看,會連腋下淋巴結一起拍
- 每個角度各拍兩種版本
- 標準照
- 植體移位照(Eklund)
- 這樣做可以提升找出異常的機率,影像品質也更好
檢查效能與侷限
- 有植入物時,靈敏度會下降一點
- 也就是說,抓到小病灶的機會略低
- 但偽陽性率不會增加
- 不會多一堆誤報,白跑回診
- 數位乳房斷層攝影可依年齡與風險納入常規
- 當作輔助,有助提升判讀品質
植入物種類與位置
- 生理食鹽水或矽膠,都不會改變篩檢建議、也不會改變基本做法
- 植入物放在乳腺下或肌下(胸大肌下),原則上也不影響篩檢需要與步驟
- 技師會按個別狀況微調擺位,目標是讓乳腺顯示得最完整
乳癌風險與腫瘤特性
- 隆乳本身不會增加乳癌風險
-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隆乳會改變被診斷時腫瘤的大小、分期或型態
受檢前小提醒
- 提前告知有植入物、種類和手術年份
- 檢查時盡量放鬆配合壓迫與擺位,移位照會更到位、影像更清楚
隆乳與乳房超音波
超音波主要功能
- 摸到硬塊、乳房攝影看不清楚、或懷疑植入物出狀況,可用超音波來確認
- 看植入物完整性很準,在熟練醫師操作下準確率可達接近 95%
- 發現植入物破裂時,對於腋下淋巴結裡的矽膠,超音波有時比磁振造影 MRI 更敏感
- 磁振造影評估植入物與囊內破裂,仍是首選
當作篩檢的輔助
- 超音波加在乳房攝影後面,確實能多抓到一些癌症,尤其是乳腺緻密的人
- 代價是偽陽性變多,也就是報告有問題但其實沒病,常導致多做病理切片檢查
什麼情況下才考慮加做超音波
- 高風險但不能做 MRI 的人
- 乳腺緻密、且與醫師討論過利弊後再決定
- 沒有共識建議把超音波當作隆乳女性的例行篩檢工具
隆乳與乳房電腦斷層 CT
CT 在有植入物者不是例行篩檢工具
- 例行乳癌篩檢不建議用胸部電腦斷層 CT
- 沒有證據能降低死亡率,且輻射劑量顧慮較高
- 缺乏指引或共識,支持把 CT 用在一般族群的固定篩檢
什麼是乳房專用 CT
- 一種新興技術,能做三度空間成像,通常不需乳房壓迫
- 可評估乳房密度、植入物狀態與軟組織病灶
- 初步研究顯示可看見微小鈣化與與植入物相關的變化
乳房專用 CT 的優缺點
- 優點:減少組織重疊、立體顯示,幫助判讀
- 限制:目前仍屬研究中,尚無用於篩檢的共識
- 和乳房攝影相比:在篩檢上的敏感度、特異度與成本效益仍不及既有做法
臨床實務上的簡單指引
- 例行篩檢:乳房攝影加 Eklund 擺位
- 有問題時:超音波先看植入物或局部病灶;必要時用 MRI 釐清
- CT 不用於例行篩檢;僅在特定研究中評估
隆乳與乳房磁振造影 MRI
MRI 用在有植入物者
- 一般風險的人不把 MRI 當例行乳癌篩檢
- MRI 的主力是評估植入物本身:有沒有破裂、矽膠滲漏、莢囊攣縮等併發症
- 當傳統影像看不清楚時,MRI 可作為輔助
什麼時候 MRI 要打顯影劑
- 評估植入物完整性:以「不打顯影劑」的 MRI 為主
- 懷疑癌症或感染:用「有打顯影劑」的 MRI 來看腫瘤血流與發炎
超音波與 MRI 的比較
- MRI 偵測癌症很敏感,但在一般風險者會帶來較多偽陽性與回診
- 超音波不是主要篩檢工具
- 看植入物破裂時,超音波接近 MRI 的表現,且找腋下淋巴結裡的矽膠常更靈敏
- 植入物評估常先用超音波;結果不明確再用 MRI 釐清
什麼情況下考慮做 MRI
- 強烈懷疑植入物破裂、矽膠外滲或嚴重莢囊攣縮
- 乳房攝影或超音波結論不清
- 高風險族群需要加強癌症篩檢時,依醫囑評估是否納入 MRI
受檢前小提醒
- 告知醫療人員植入物的種類、放置位置、手術年份
- 篩檢以乳房攝影為主;MRI 與超音波依問題性質與風險再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