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常用的十種腎功能檢查

抽血

估算腎絲球過濾率(eGFR,Estimated GFR)

  • 用血清肌酸酐、年齡、性別等資料,算出腎臟「大約」的過濾能力。
  • 把腎臟想像成濾水器,eGFR 就是看濾水器過水的順不順。
  • 用於慢性腎臟病(CKD)的篩檢、分期與追蹤,也是許多藥物需要調整劑量時的重要依據。
  • 分級:
    • 1 級:≥90
    • 2 級:60–89
    • 3a 級:45–59
    • 3b 級:30–44
    • 4 級:15–29
    • 5 級:<15(接近或需要透析的等級)
  • 會受肌肉量、近期大餐或補充劑(像肌酸)、某些藥物、嚴重脫水影響。
  • 老人、肌肉很少或很多的人、截肢、脊損、特殊族群,建議加做 Cystatin C 或直接做 mGFR 來確認。
  • 有糖尿病或高血壓,通常至少每年驗一次;已經有慢性腎病的話,追蹤頻率依醫師建議會更密集。

血清肌酸酐(Serum Creatinine)

  • 肌肉代謝的廢物,腎臟負責把它排掉;腎功能變差,肌酸酐通常會上升。
  • 是計算 eGFR 的基本數據,也是急慢性情境都常見的例行指標。
  • 日常情境會看到:
    • 肌肉很壯的人,肌酸酐可能偏高,但腎臟其實沒事。
    • 老人或肌少者,肌酸酐看起來不高,但腎功能可能已經下降。
    • 大魚大肉、脫水、吃肌酸或某些藥(如部分胃藥、抗生素)都可能影響。
  • 看報告請以化驗單上的「參考值」為準,各家實驗室會有差異。

血尿素氮(BUN)

  • 蛋白質代謝後的廢物,由腎臟排出。
  • 作為腎功能的「輔助指標」,也能幫忙判斷體液狀態與分解代謝是否增加。
  • 容易被高蛋白飲食、發燒、類固醇、嚴重脫水、上消化道出血影響而升高。
  • 和肌酸酐一起看更有用:若 BUN 升得比肌酸酐快,可能是腎前性問題(像脫水、出血)。

胱蛋白 C(Cystatin C)

  • 由全身細胞產生,腎絲球過濾後在腎小管被回收,較不受肌肉量影響。
  • 當肌酸酐不可靠時,可用來估算 eGFR(eGFRcys 公式),或與肌酸酐合併(eGFRcr-cys 公式)提高準確度。
  • 特別適合老人、肌少或肌肉很多的人、小兒科、截肢或身材非常特別者。
  • 檢驗費用通常比肌酸酐高一點、許多醫療院所已能提供。

驗尿

尿量(Urine Output)

  • 指一段時間內的出尿量,對急性腎損傷(AKI)非常關鍵。
  • 在加護病房、手術前後、急性病房,醫護人員會精準量尿來監測。
  • 常用的警訊:每公斤每小時少於約 0.5 mL 並持續好幾小時,需要提高警覺。
  • 日常如果突然尿很少、腳或臉腫、喘、體重短時間上升,請盡快就醫。
  • 影響因素包含利尿劑、喝水太少、尿路阻塞(如結石、攝護腺肥大)。

尿白蛋白與肌酸酐比(ACR)

  • 測尿中的白蛋白並以肌酸酐校正濃度,評估蛋白尿的有無與程度。
  • 蛋白尿越多,腎臟與心血管風險越高,可用來做 CKD 風險分層。
  • 大致分級(mg/g):A1 <30、A2 30–300、A3 >300。
  • 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已知慢性腎病,建議固定追蹤(多半一年一次或依醫囑)。
  • 檢查小技巧:清晨第一泡尿最穩定;前一天避免激烈運動;發燒、感染、月經期都可能讓數值暫時變高。
  • 如果 ACR 偏高,醫師可能會調整血壓藥(如 ACEi/ARB)、血糖控制與生活型態,請按時回診。

尿蛋白與肌酸酐比(PCR)

  • 測「總蛋白」並以肌酸酐校正,不只看白蛋白。
  • 當 ACR 不可得,或懷疑非腎小球來源的蛋白尿時使用(例如腎小管性蛋白尿)。
  • 常見情境包含腎病症候群、某些藥物或疾病造成的腎小管問題。
  • ACR 著重白蛋白,PCR 看全部蛋白,兩者意義不同;醫師會依情況選擇。

進階檢查

測量的 GFR(mGFR)

  • 透過外來示蹤劑(如 iohexol、inulin)或核醫方式「實際量」腎臟過濾率,準確度最高。
  • 適用在需要非常精準的情境:化療劑量調整、腎臟移植前評估、研究。
  • 時間較長、費用較高、流程較複雜,不作為日常篩檢;臨床上通常先看 eGFR,必要時再安排。

中性球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(NGAL)

  • 腎小管受傷時會很早上升的標記,可在血或尿中測到。
  • 在肌酸酐還沒上升前,可能就先提醒有 AKI 風險,特別適合高風險情境。
  • 常見於加護病房、接受腎毒性藥物或造影劑的人、重大手術後。
  • 不同檢驗平台、臨界值與保險給付仍在發展中,並非所有醫院都常規提供。

腎損傷分子-1(KIM-1)

  • 腎近端小管受傷時,在尿液中會增加的一種蛋白。
  • 用於早期偵測腎小管損傷、協助評估 AKI 的嚴重度與趨勢。
  • 適合在加護病房、接觸腎毒性藥物、急性腎臟問題的風險評估時使用。
  • 目前屬於新興指標,臨床普及與標準化仍在建立中,通常需要與其他檢驗一起解讀。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