猛健樂 Tirzepatide 在胃鏡/大腸鏡前要不要停?

為何會討論停藥

猛健樂 Tirzepatide 的作用與胃排空

Tirzepatide 是每週一次的針劑,刺激 GLP-1 與 GIP 受體,能幫助血糖與體重控制,但也會讓胃排空變慢。

胃排空變慢的意思,是食物和液體在胃裡停留更久。這個現象在剛開始用藥或調升劑量時更明顯,之後仍可能持續(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)。 (Oxford Academic)

哪些檢查會受影響

上消化道內視鏡(胃鏡)與需要全身麻醉或深鎮靜的處置,最擔心胃裡還有殘留,因而增加誤吸風險。大腸鏡本身是下消化道檢查,但若當天鎮靜較深、或伴隨上消化道症狀,也要一併考量。

重點是要不要深度鎮靜麻醉,以及胃內容物是否容易殘留。

即使有禁食,也可能不夠

一般會在檢查前禁食,但因為藥物讓胃排空變慢,標準禁食時間有時仍會殘留。這就是為什麼臨床上會討論是否暫停用藥,或改變禁食策略。做法會依個人狀況與檢查風險來調整(Medicine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)。

誰的風險可能較高

剛開始用藥、剛提升劑量、近期有噁心或嘔吐、或本身就有胃排空慢的患者,較容易在檢查時被發現胃內容物殘留。長期用藥者仍可能有影響,只是程度不一。這些情況都需要更謹慎的前置評估(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)。

最擔心的是吸入嘔吐物

誤吸是指食物或液體在麻醉或深鎮靜時跑到氣管或肺部,可能引發肺部併發症。雖然整體事件不常見,但一旦發生會很棘手。降低誤吸風險,是討論是否暫停 Tirzepatide 的核心原因(NEJM 2022)。

仿單:停藥「可能需要」

仿單的重點提醒

MOUNJARO 與 Zepbound 的美國仿單都新增了「在全身麻醉或深鎮靜期間曾發生誤吸的通報」,並提醒延遲胃排空是已知作用。仿單要求在計畫性手術或處置前,務必主動告知正在使用該藥,讓醫療團隊做個別化處理(FDA Drug Label – MOUNJAROFDA Drug Label – Zepbound)。 (FDA Access Data)

仿單沒有寫要停幾天

目前沒有統一的停藥天數,因為可用的研究資料仍不足,且個人差異很大。仿單並未保證「暫停幾天就一定降低誤吸」,因此交由臨床團隊依風險高低決定(FDA Orange Book)。

延遲胃排空在初期更明顯

藥理資料顯示,延遲胃排空在首次或初期劑量時最明顯,之後通常會減弱,但不一定完全消失。這點有助於安排檢查時程與停藥思考(MOUNJARO Label – Pharmacology)。 (FDA Access Data)

是否一定要停?其實有分層

研究怎麼看誤吸與殘留

觀察性研究與綜論指出,GLP-1 類藥物(包含 tirzepatide)會增加檢查時發現胃內容物殘留的機率;誤吸事件很少見,但確實有通報。整體訊息是:在需要深鎮靜或麻醉時,應積極規劃與溝通(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)。

並非所有人都一律要停

近年的專業聲明指出,多數低風險患者可不必因為使用 GLP-1 類藥物而延後或取消檢查;重點是辨識高風險情境,並調整禁食或監測(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/ASGE position)。 (giejournal.org)

大型族群資料:誤吸風險多半不增加

以數據庫與隊列研究來看,手術或上消化道內視鏡前 30 天內使用 GLP-1 類藥,整體誤吸風險並未一致上升;但檢查中止或發現胃殘留的機率,可能會因族群與情境而不同(BMJ)。 (BMJ)

團體共識逐步調整作法

早期建議傾向術前停一週,後續跨學會建議修正為:多數患者可繼續使用,並採 24 小時清流質飲食與個別化評估;高風險者再考慮暫停或加做檢查前評估(The Medical Letter)。 (secure.medicalletter.org)

實務決策:要不要停、停多久

先看檢查與麻醉深度

若是上消化道內視鏡、全身麻醉或深鎮靜的處置,誤吸風險較受到關注。大腸鏡多採較淺鎮靜,但仍需評估是否合併上消化道症狀或嘔吐。處置越深、干預越多,越傾向採取更保守的策略(JAMA 2024 – SURMOUNT-CN)。

再看個人近期狀態

最近是否剛開始用藥、剛加量、或正在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脹,會影響判斷。這些情況代表胃排空變慢的機率較高,安排時間與禁食策略要更嚴謹。必要時可與檢查單位先溝通,避免臨時取消(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)。

常見臨床做法

不少團隊會在高風險處置前考慮暫停每週製劑數日,並配合同日長時間清流質與嚴格禁食;也有人採延長禁食與床邊胃部超音波來評估殘留。這些作法尚未完全標準化,因此仍以個別化、能兼顧安全與病情為原則(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)。

糖尿病或合併用藥時的調整

短暫停用可能帶來血糖與食慾變化,臨床上會視情況調整胰島素或口服藥,並加強血糖監測。目標是在檢查期維持安全,同時不讓代謝控制大幅波動(JAMA 2022 – SURPASS-5)。

當天症狀決定是否延期

若當天仍有明顯噁心、嘔吐、或明顯胃脹,即使有按規定禁食,也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延期。安全優先,避免在不利條件下勉強進行。延期後再依狀況安排重新評估與時程(Medicine)。

大腸鏡與胃鏡:停藥考量不同

大腸鏡的重點在清腸與鎮靜深度

大腸鏡前的清腸常會讓腸胃不適加劇,若出現嘔吐,誤吸風險會上升。雖然多採較淺鎮靜,仍需依個人狀況調整策略。清腸品質佳、當天無上消化道症狀時,多可順利完成(JAMA 2024 – SURMOUNT-4)。

胃鏡與深鎮靜處置要更保守

上消化道內視鏡或需要深鎮靜的介入處置,對胃內容物殘留最敏感。這類情境下,更常見會提前討論暫停用藥與延長禁食。是否暫停與停多久,依風險高低與症狀來決定(NEJM 2024 – MASH)。

是否與劑量有關

延遲胃排空是藥理機制,並非只在高劑量才會發生。即使是穩定低劑量,也可能被發現胃內容物殘留。醫療團隊會綜合評估,而非只看劑量數字(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)。

長期使用是否就安全

長期使用後,有些人的腸胃症狀會減少,但延遲胃排空不一定完全消失。每次安排深鎮靜或麻醉處置時,都應重新評估。不要因為用藥已久就忽略風險(NEJM 2025)。

無法停藥怎麼辦:替代與加強監測

延長禁食與清流質策略

無法停藥時,可與團隊討論延長禁食時程,並在 24 小時前改為清流質。這能降低胃裡殘留固體的機會,雖然不能保證完全無殘留。搭配當天狀態評估會更安全(The Medical Letter)。 (secure.medicalletter.org)

床邊胃部超音波與麻醉計畫

部分單位會在進檢查前施行床邊胃部超音波,迅速看看胃裡是否還有內容物。若殘留疑慮高,可能改變麻醉方式或延期。這些做法可提升安全感,但目前仍在逐步建立標準流程(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/ASGE position)。

促胃動力藥的角色

在個別化評估下,臨床上有時會考慮短期使用促胃動力藥物以減少殘留。不過,藥效與時機需要精準拿捏,且不適用於所有人。是否採用,需由醫療團隊判斷(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& Metabolism)。

檢查當天的最後把關

進檢查前,再次確認最後進食時間與當天症狀。若仍感到明顯飽脹或想吐,應優先評估安全,而非趕著完成檢查。這能避免少數但嚴重的併發症(BMJ)。

重點結論

是否該停藥

答案不是一刀切。多數低風險患者,在良好的禁食與評估下,未必需要一律停用;但高風險情境(上消化道檢查、深鎮靜、近期加量或正在噁心嘔吐)常會採取更保守的做法,包含「考慮」提前暫停數日並加強禁食。整體以個別化為原則,並與檢查單位與麻醉團隊事先溝通(ASGE positionThe Medical Letter)。 (giejournal.org)

為什麼仿單沒有標準停藥天數

因為現有資料仍不足以訂出一體適用的天數,也無法保證暫停就一定減少誤吸。仿單因此要求:務必在術前與醫療團隊討論,採個別化管理。這也是目前最務實也最安全的做法(MOUNJARO LabelZepbound Label)。 (FDA Access Data)

檢查後何時恢復

若檢查順利、當天沒有噁心與嘔吐,多數人可在團隊建議下恢復例行用藥。若檢查延期,是否先暫停或延後恢復,仍由臨床依個人狀況安排。遇到血糖或食慾變化,再調整藥物與監測(NEJM 2022JAMA 2024 – SURMOUNT-4)。
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