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鼠研究看到腸泌素增加甲狀腺 C 細胞腫瘤風險,特別是甲狀腺髓質癌 MTC。
人類資料,沒有證據增加風險;良性甲狀腺結節不影響猛健樂施打。
哪些人不能用
- 本人得過甲狀腺髓質癌 MTC,不可使用
- 因為 MTC 就來自 C 細胞,理論上最需要避免可能刺激的因素
- 家族有人得過 MTC,不可使用
- 家族史包含父母、兄弟姊妹、子女等直系或同輩,風險可能被遺傳
- 有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 MEN2 這個遺傳病,不可使用
- MEN2 與 MTC 強烈相關,屬於高風險族群
- 如果不確定家族史
- 看診時把家族重大癌症史告訴醫師,必要時再安排遺傳諮詢或抽血檢查
人類研究
- 隨機對照試驗與大型世代研究
- 沒有看到甲狀腺結節或 MTC 一致、明顯增加,事件數也非常少
- 一些觀察性研究與統合分析
- 有提到整體甲狀腺癌可能小幅上升,但絕對風險很低,研究結果彼此不一致
- 重點
- 目前沒有可靠證據顯示 tirzepatide 會讓 MTC 變多,人類事件數太少,很難下定論
為什麼會出現不一致的結果
- 偵測偏差
- 開始新藥後,病人和醫師更常檢查,於是更容易發現原本就存在的小結節
- 族群差異與資料限制
- 不同國家、不同健保系統,檢查頻率和記錄方式不同,結果就會差很多
- 事件本來就少
- MTC 很罕見,幾個病例就可能拉高或拉低風險估計,統計上容易晃動
要不要做降鈣素或甲狀腺超音波篩檢
- 一般人不建議常規抽降鈣素或做超音波
-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這樣能提早改善結果,反而會造成過度檢查
- 為什麼可能造成困擾
- 降鈣素會受抽菸、腎功能等影響而升高,容易誤報
- 超音波很敏感,常常找到良性小結節,後續可能被迫做不必要的穿刺或追蹤
- 例外情況
- 本人或家族有 MTC,或有 MEN2,請由專科醫師安排個別化檢查與追蹤
病人需要被教會留意的症狀
- 頸部新硬塊或快速變大的腫塊
- 摸起來硬硬的、固定不太會動,或短時間明顯變大
- 吞嚥困難或常覺得卡住
- 吃飯喝水不順、喉嚨有異物感
- 呼吸不順或容易喘
- 沒有感冒卻長期覺得悶、講話容易喘
- 聲音持續沙啞
- 超過幾週沒有好轉,尤其是沒有喉嚨發炎的情況下
- 頸部淋巴結腫大
- 耳下、下頷或鎖骨上方摸到新腫塊
- 出現以上任一項,盡快就醫評估
- 醫師會看狀況安排超音波、抽血或穿刺檢查
有甲狀腺結節或分化型甲狀腺癌的人
- 乳突癌、濾泡癌這些分化型甲狀腺癌不在禁止名單
- 目前沒有證據需要因這些病史而停用或禁止 tirzepatide
- 照原本的追蹤計畫走
- 由你的醫師根據超音波影像與以往報告,決定是否與何時追蹤或穿刺
- 有症狀再加檢
- 如果出現前述警訊,再回診加做檢查即可,平時不用額外加碼篩檢
臨床端的小重點
- 問家族史與個人史
- 特別是 MTC、MEN2,還有曾做過的甲狀腺超音波或細針穿刺結果
- 設定追蹤方式
- 一般族群以症狀教育與例行門診評估為主,不做常規降鈣素與超音波
- 藥物與甲狀腺荷爾蒙的互動
- 如果有在吃甲狀腺素補充藥,體重改變可能需要調整劑量,回診時讓醫師評估
- 共同決策
- 說明目前證據與不確定性,依病人偏好與風險,一起做決定
名詞小辭典
- MTC 髓樣甲狀腺癌
- 來自 C 細胞,常伴隨降鈣素升高,和一般常見的乳突癌不同類型
- MEN2 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第二型
- 遺傳疾病,與 MTC 強烈相關,家族中可能有多位成員受影響
- 降鈣素 calcitonin
- C 細胞分泌的荷爾蒙,MTC 可能升高,但受很多因素影響,不是全民篩檢的好工具
- 偵測偏差
- 檢查越多,越容易發現原本就有的小問題,看起來像變多,但其實只是被看到了
常見問題
- 沒有家族史,我需要做超音波嗎
- 不需要例行做;有症狀或醫師覺得必要時再安排
- 我抽菸,降鈣素有影響嗎
- 可能會偏高,容易造成誤判,所以一般不拿來當普篩
- 我以前有良性結節,可以用 tirzepatide 嗎
- 絕大多數情況可以,用藥同時依原本計畫追蹤結節就好
- 我很怕癌症,要不要先做一輪檢查比較安心
- 大多數人這樣做沒有好處,反而可能帶來不必要的處置與焦慮,有症狀再檢查更實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