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減內臟脂肪與皮下脂肪

人體內的脂肪主要分為內臟脂肪皮下脂肪

運動對減低內臟脂肪效果較好。

想減皮下脂肪,重點是讓體重下降,此外也有一些醫美的非侵入式體雕療程。

如何減內臟脂肪

什麼是內臟脂肪?

內臟脂肪深藏在腹腔內,包圍著內臟器官,如肝臟、胰臟與腎臟。

作用類似於填充包裹時的填充物,能固定內臟位置,避免過度晃動。然而,內臟脂肪過多會影響代謝健康。

  • 主要功能:穩定內臟器官
  • 健康影響:與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脂肪肝等慢性疾病高度相關

機制

  • 內臟脂肪代謝很活躍,對腎上腺素更敏感,容易被分解。
  • 分解後優先經由門靜脈進到肝臟,提升胰島素阻抗與心血管風險。
  • 在適度熱量赤字時,內臟脂肪會優先被動用。
  • 對中到高強度有氧,與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的反應特別明顯。

建議

  • 熱量限制
    • 先把體重降低 5% 到 10%,內臟脂肪通常會按比例減得比較多。
    • 當減重幅度再更大時,內臟脂肪的優先減少效果會變弱。
    • 實作小技巧:每日少 300 到 500 大卡、增加蛋白質、減少含糖飲與精緻點心。
  • 運動
    • 有氧運動: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或 75 分鐘高強度。選擇快走、慢跑、騎腳踏車、游泳、跳繩等。
    • HIIT:短時間高強度衝刺交替休息,例如 30 秒快、90 秒慢,重複多回合,對內臟脂肪特別有效,能縮腰圍。
    • 阻力訓練:對直接減少內臟脂肪的效果較小,但能保肌、維持代謝率,在年長者或代謝風險族群仍有幫助。
  • 飲食型態
    • 地中海飲食或較低醣飲食,搭配有氧或 HIIT,常見能加成內臟脂肪下降。
    • 重點放在未加工全食物、橄欖油與堅果等好油、足量蔬菜與蛋白質,並降低精緻澱粉與糖。
  • 減重手術
    • 可同時減少內臟與皮下脂肪,適用於嚴重肥胖、經專業評估符合條件者。

臨床意義

  • 內臟脂肪減少,常見改善包括:胰島素敏感度提升、血脂變好、整體心血管風險下降。
  • 指標常一起變好:三酸甘油酯下降、糖化血色素 HbA1c 降低、肝酵素改善、發炎指標降低。

如何減皮下脂肪

什麼是皮下脂肪?

皮下脂肪位於皮膚下方,是我們可以直接用手觸摸到的脂肪。

例如,輕易地捏起腹部的脂肪,或是看到游泳圈的贅肉,這些都是皮下脂肪。

  • 主要功能:提供保護與保暖
  • 健康影響:主要影響外觀,對健康的影響相對較低

機制

  • 皮下脂肪在皮膚下面,代謝比較慢,主要像能量儲存庫,和代謝疾病的關聯比內臟脂肪小
  • 皮下脂肪的減少大多跟著整體體脂下降走,通常不會因為某一個特定方法而特別快或特別多

建議

  • 一般減重
    • 重點是做出長期可維持的熱量赤字,SAT 就會隨著總脂肪一起減
    • 做法簡單版:每天少 300 到 500 大卡、蛋白質吃到每公斤體重 1.2 到 1.6 克、多蔬菜和全穀、少含糖飲與精緻點心
    • 別期待局部瘦身,身體會依照自己的順序掉脂
  • 運動
    • 所有型態都有幫助:有氧、阻力訓練、間歇訓練 HIIT
    • 影響重點是能否持續做,總熱量消耗越穩定,SAT 跟著減
    • 建議每週 150 到 30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,加上 2 到 3 次全身阻力訓練,維持肌肉不流失
    • 增加日常活動量:多走路、爬樓梯、站立辦公,這些零碎活動也會加總
  • 非侵入式體雕
    • 冷凍減脂、射頻、超音波、低能量雷射等,鎖定皮下脂肪的小範圍厚度
    • 著重在局部塑形,不是體重管理工具,對內臟脂肪沒有作用
    • 常需多次療程,效果是毫米到公分等級,可能出現短暫麻木、瘀青或腫脹
  • 飲食組成
    • 目前沒有哪一種特定飲食,能選擇性只減皮下脂肪
    • 比較實用的原則:高蛋白、足纖維、控制油脂總量、避免液態熱量,選能長期遵守的飲食

臨床意義

  • 皮下脂肪減少對代謝數據的改善比較有限,但對外觀、穿著合身、活動方便度和關節負擔常有幫助
  • 深層皮下脂肪減少可能對胰島素敏感度較有利;淺層皮下脂肪變化通常代謝影響不大
  • 追蹤方式:體重、腰圍與臀圍、皮褶厚度或圍度測量、固定光線的進度照片;比單看體重更能反映外觀改變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