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狀腺亢進
什麼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與甲狀腺毒症
-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:甲狀腺自己做出太多荷爾蒙
- 甲狀腺毒症:血液裡的甲狀腺荷爾蒙太高造成的整體症狀,不一定全是因為甲狀腺做太多,也可能是發炎把庫存一次放出來
- 簡單比喻:TSH像開關,T3、T4像暖氣溫度,開關被關到很低,但溫度卻飆高,就是典型的樣子
常見原因
- 格雷夫茲病:免疫系統把甲狀腺當成目標,讓它一直開機
- 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:甲狀腺裡有會自己亂分泌的結節
- 甲狀腺炎:發炎把存起來的荷爾蒙一次釋放
- 藥物誘發:某些藥會讓甲狀腺荷爾蒙變高
常見症狀
- 心悸、手抖、焦慮、睡不著
- 怕熱、容易流汗、體重不明原因下降
- 拉肚子、肌肉無力
- 甲狀腺腫大
- 眼部改變在格雷夫茲病較常見,像眼凸、畏光、眼睛乾澀
怎麼檢查與確診
- 抽血
- TSH很低
- 遊離T4(FT4)或T3偏高
- 找原因
- 問診與理學檢查:看有沒有結節、眼睛變化、家族史
- TSH受體抗體(TRAb):幫忙判斷是不是格雷夫茲病
- 需要時做甲狀腺核醫掃描:看哪裡在過度吸碘、哪裡在做太多
- 小重點:TSH是最敏感的指標,但要一起看FT4、T3才完整
什麼是亞臨床甲亢
- TSH低,但FT4、T3還在正常範圍
- 多半沒有明顯症狀
- 仍可能帶來風險,尤其是心臟與骨骼,要評估是否治療與追蹤
不治療的風險
- 心房顫動:心律很亂,增加中風風險
- 心臟衰竭:心臟長期超速會累壞
- 骨質疏鬆與骨折風險增加
- 懷孕相關風險變高:像流產、早產、胎兒生長不良
- 整體死亡風險上升
治療怎麼選
- 原因、年齡、是否懷孕、甲狀腺大小、眼睛狀況、個人偏好都會影響選擇
- 抗甲狀腺藥
- 甲硫咪唑為常用藥
- 適合多數格雷夫茲病
- 可作為長期維持,醫師會定期調整劑量
- 放射性碘治療
- 用碘-131把過度活躍的組織安靜下來
- 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常用這方式
- 手術切除
- 甲狀腺切除術
- 結節多、甲狀腺很大、或不適合放碘時考慮
- 懷孕計畫與甲狀腺眼病變會影響治療選擇,需和醫師討論
症狀先救急
- 乙型阻斷劑:先把心悸、手抖、焦慮壓下來
- 這不會治本,但能讓日常生活好過些,等根本治療發揮效果
追蹤與復發
- 剛開始治療時要常抽血,看TSH、FT4、T3變化
- 短期用藥停得太快,格雷夫茲病容易復發
- 一旦控制住,規律追蹤可早期發現波動與副作用
- 快速把荷爾蒙降回安全範圍,對心臟與骨骼比較好
什麼時候要特別小心
- 年長者:比較容易出現心律不整與心衰
- 懷孕或準備懷孕:需要個別化治療與嚴密追蹤
- 有骨質疏鬆或骨折史:要及早控制荷爾蒙並評估骨骼保護措施
甲狀腺低下
什麼是甲狀腺機能低下
- 身體做出來的甲狀腺荷爾蒙不夠用
- 常見在碘夠的地區是橋本氏甲狀腺炎;全球最常見原因是缺碘
- 簡單比喻:TSH像溫控器,T4是房間溫度;房間太冷(T4低),溫控器就一直往上加熱(TSH高)
常見原因
- 慢性自體免疫甲狀腺炎:橋本氏甲狀腺炎
- 缺碘:全球最常見
- 甲狀腺曾開刀或接受放射性碘治療
- 藥物:如胺達酮、鋰鹽、免疫檢查點抑制劑
- 腦下垂體或下視丘疾病:訊號壞了,甲狀腺接不到指令
常見症狀
- 容易累、反應慢、記憶力變差
- 便祕、體重上升、怕冷
- 皮膚乾、聲音沙啞、頭髮變脆
- 月經不規則、不易受孕
危急表現:黏液性水腫昏迷
- 低體溫、意識改變、血壓低、呼吸變慢、器官功能衰退
- 是醫療急症,需立刻送醫
怎麼檢查與確診
- 抽血判讀
- 明顯甲低:TSH高、遊離T4(FT4)低
- 亞臨床甲低:TSH高、FT4正常
- TSH是最敏感的篩檢指標
- 找原因
- 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(TPOAb)陽性,支持自體免疫
- 若是腦下垂體或下視丘問題,TSH可能不高,要看FT4與臨床表現
什麼是亞臨床甲狀腺低下
- TSH升高,但FT4還正常
- 可能沒症狀或只有很輕微
- 仍需要評估心血管與生育計畫,決定是否治療與追蹤
治療重點
- 第一線用藥:左旋甲狀腺素(Levothyroxine,LT4)口服單一療法
- 目標:把TSH調回約 0.4 到 4.0 mIU/L 的區間
- 一般健康成人起始劑量:約 1.6 mcg/kg/天
- 年長或有心臟病者:先用低劑量,例如 12.5 到 50 mcg/天,再慢慢調
- 每次調整後約 6 到 8 週回抽TSH,直到穩定
可能的加成治療
- 少數人TSH正常但仍有症狀,可考慮在醫師與病人共同決策下,少量加入T3 (Liothyronine)
- 並非常規做法,需要個別化評估
用藥小撇步
- 早上空腹配白開水,飯前 30 到 60 分鐘吃,或睡前與最後一餐間隔 3 到 4 小時
- 鈣片、鐵劑、鋁鎂制酸劑、大豆製品,請與LT4間隔至少 4 小時,避免影響吸收
- 儘量使用同一品牌與同一服用方式,減少濃度波動
- 懷孕或準備懷孕要主動告知醫師,常需要提高劑量並密切追蹤
不治療或治療不足的風險
- 心血管疾病與血脂異常
- 不孕或流產風險較高
- 情緒與認知功能受影響
- 嚴重時可能發生黏液性水腫昏迷
過度治療的風險
- 藥吃太多造成醫源性甲狀腺毒症
- 心房顫動、骨質疏鬆與骨折風險增加
追蹤與何時回診
- 新開始或剛調整劑量:每 6 到 8 週回抽TSH與FT4
- 穩定後:多半每 6 到 12 個月追蹤一次
- 症狀忽然改變、換藥或有重大生理變化(如懷孕、體重大幅變動)要提前回診調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