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讀驗光視力報告

檢查單在說什麼

常見縮寫一覽(S、C、A、SE、K、IOP、CCT、PD、VD)

S 代表球鏡度數,C 代表散光度數,A 代表散光軸度。

SE 是球面等效;K 與角膜曲率有關;

IOP 是眼壓;CCT 是角膜中央厚度;

PD 是瞳距;VD 是頂點距離。

數字的單位怎麼看(D、mm、μm、mmHg、°)

度數多用 D(diopter,屈光度) 表示。角膜曲率可見 mm(毫米) 或用 D 換算顯示;角膜厚度用 μm(微米)。眼壓用 mmHg;軸度用 °(度)

多次量測與平均值的意義

儀器常會連續量測數次,因為眼睛會有自然波動。多次讀值能把偶然的偏差平均掉,讓數字更穩。看表時,平均值通常更能代表日常狀態。

R 與 L 的位置與排列

R 是右眼,L 是左眼。許多表格會把右眼列在上面或左邊,左眼列在下面或右邊。閱讀時先確定眼別,再對應各欄位。

為什麼不同機器或不同時間會不一樣

環境亮度、注視配合、眼睛調節,都會讓讀值有些差異。不同機器算法與校正也不完全相同。以整體趨勢來判斷,比單一數字更實用。

自動驗光(REF)的讀法

S(球鏡):近視或遠視的主體度數

S 為正數多代表遠視,為負數多代表近視。數字絕對值越大,度數越深。這是影響清晰度的主要參數。

C(散光):影像在兩個方向的差距

C 說明兩個垂直方向的焦點不一致,形成散光。多數儀器以負柱鏡(CYL -)標示,所以常看到負數。數字越大,散光越明顯。

A(軸度):散光的方向

A 以 0–180° 表示散光方向。0° 與 180° 代表水平,90° 代表垂直。正確的軸度對清晰度與舒適度很重要。

SE(球面等效):快速抓整體模糊感

SE = S + C/2,是把散光折半後加到球鏡的概略值。它能快速估計整體近視或遠視的「感覺」。不過,SE 不會告訴散光的方向與細節。

讀表小範例的思路

看到「S/C×A」時,先判斷 S 的正負,再看 C 的大小與 A 的角度。若 C 不為 0,代表存在散光,需要同時注意軸度。SE 可作為整體模糊的參考,但配鏡仍需完整的 S、C、A。

角膜曲率 / 角膜散光(KRT)的讀法

D 與 mm:同一件事的兩種寫法

角膜曲率可以用 D 表示,也可以用 mm 表示。D 越大代表角膜越陡;mm 越小也代表越陡。兩者是可換算的兩種單位。

H 與 V 子午線:兩個主要方向

K 值常列出水平(H)與垂直(V)兩個方向的弧度。兩個方向差異就是角膜的散光來源。表格也會給出平均值,做為角膜整體弧度的概念。

角膜散光(CYL @ 軸)

有些機器會直接算出「角膜散光(CYL)@ 軸度」。這告訴角膜本身就帶多少散光,以及方向在哪。配鏡時會把角膜散光與整體屈光散光一併考量。

順規、逆規、斜向:散光方向的小名詞

角膜在垂直方向較陡,常被稱為「順規(with-the-rule)」散光。若水平方向較陡,稱為「逆規(against-the-rule)」。不落在這兩者附近的方向,常被稱為「斜向散光」。

屈光散光 ≠ 角膜散光

眼鏡單上的散光來自角膜與眼內構造的合併結果。角膜散光只是其中一部分來源。兩者接近或不同,都屬常見情況。

眼壓(IOP)與角膜中央厚度(CCT)

IOP 是什麼、數字怎麼看

IOP 是眼球內部壓力的估計值,單位是 mmHg。它與青光眼評估有關,但必須搭配眼底與視神經檢查。單一數字並不能下結論,需要放在整體脈絡裡看待。

量眼壓的方式不只一種

常見有非接觸式(吹氣)與壓平式(接觸)等方法。不同方法的讀值可能略有差別。追蹤時最好使用相同方法比較,較有一致性。

角膜厚薄會影響讀值

角膜較厚時,非接觸眼壓可能被量得偏高;角膜較薄時,可能偏低。這是物理性差異造成的估計偏移。解讀時會把 CCT 一起納入參考。

多次量測較穩定

眼壓會受呼吸、眨眼與緊張影響。多次量測能降低偶發波動。平均值更接近日常狀態。

何時需要更完整的評估

若有視神經外觀疑慮,臨床會安排視神經纖維層(OCT)與視野檢查。這些檢查能評估神經結構與功能。眼壓只是線索之一,必須與其他結果一起看。

配鏡會用到的實用數字

PD(瞳距):鏡片中心要對準的位置

PD 告訴鏡片的光學中心應該放在哪裡。對準後,影像會更舒服、更清楚。度數越高,對準的重要性越高。

VD(頂點距離):鏡片到角膜的間隔

VD 是鏡片後表面到角膜頂點的距離。高近視或高遠視時,VD 的變化會影響實際光學效果。配鏡時會盡量讓 VD 穩定並在合理範圍。

散光與軸度的穩定性

散光需要正確的軸度才能看得清楚。鏡框若易滑落或歪斜,軸度可能偏移,視覺就會模糊。穩固的配戴能讓散光度數發揮效果。

鏡框調整與舒適度

鼻墊、高低、傾角與包覆度,會影響視野與清晰度。合適的鏡框能減少暈眩與不適。度數高者更需要細緻調整。

為什麼還要主觀驗光

自動驗光提供出發點,但人眼的清晰與舒適需要主觀回饋。主觀驗光會微調 S、C、A,找到更舒適的組合。配鏡前的完整驗光能提高滿意度。

常見小迷思與小技巧

度數每天都會變嗎

度數短時間內可能有小幅波動,像是疲勞或用眼時間長。這些變化多半是暫時的,休息後會回到平常水準。長期趨勢才是觀察重點。

兩眼數字不同正常嗎

兩眼並不必然一樣,差異在臨床上很常見。只要雙眼配合良好,雙眼視覺仍可協調。若差異很大,配鏡時會特別留意舒適度。

SE 很深就一定需要很厚的鏡片嗎

SE 反映整體屈光狀況,但散光的存在與軸度也會影響清晰度。鏡片厚薄還與材質與設計有關。選擇合適材質與折射率,能兼顧清晰與美觀。

角膜曲率與隱形眼鏡弧度有關

角膜越陡,隱形眼鏡的基弧選擇會不同。合適的弧度能讓鏡片貼合與移動量恰當。配戴舒適與角膜健康都與此有關。

Contact us on LI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