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WGS 2025 共識提出了一個清晰的四步驟診斷流程,兼顧了社區基層醫療的普及性與醫院臨床情境的精確性。
1. 步驟一:案例篩查 (Case Finding)
此步驟旨在廣泛找出潛在的高風險族群。
• 社區/基層醫療適用對象:
- 年齡 ≥ 65 歲 (或 50–64 歲且對肌肉健康有疑慮者)
- 出現功能下降或活動受限
- 有吞嚥困難或肌少症相關體重減輕 (BMI < 20 kg/m² 或 6 個月內體重下降 > 2 kg)
- 患有急、慢性消耗性疾病
- 自我感覺或由臨床人員觀察到肌力衰退
• 醫院/臨床情境適用對象:
- 功能受限或非刻意體重減輕
- 憂鬱或認知功能障礙
- 反覆跌倒或營養不良
- 患有慢性疾病 (如:心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糖尿病、慢性腎病)
• 建議篩查工具與切點值:
- 小腿圍 (Calf circumference): 男性 < 34 公分;女性 < 33 公分
- SARC-F 量表: ≥ 4 分
- SARC-CalF 量表: ≥ 11 分
- 指環測試 (Yubi-wakka test): 異常 (小腿最粗處與指環間有空隙)
2. 步驟二:肌力評估 (Assessment – Muscle Strength)
篩查結果為陽性者應進行肌力評估,以判斷是否存在「可能肌少症」。
| 年齡層 | 性別 | 握力切點值 (低於此值為異常) |
| ≥ 65 歲 | 男性 | < 28.0 公斤 |
| 女性 | < 18.0 公斤 | |
| 50–64 歲 | 男性 | < 34.0 公斤 |
| 女性 | < 20.0 公斤 |
3. 步驟三:肌肉量確認 (Confirmatory Diagnosis – Muscle Mass)
此為確立診斷的必要步驟,主要測量工具為雙能量 X 光吸收儀 (DXA) 或生物電阻抗分析儀 (BIA)。
| 年齡層 | 測量方法 | 男性切點值 (低於此值為異常) | 女性切點值 (低於此值為異常) |
| ≥ 65 歲 | DXA ASM/height² | < 7.0 kg/m² | < 5.4 kg/m² |
| BIA ASM/height² | < 7.0 kg/m² | < 5.7 kg/m² | |
| DXA ASM/BMI | < 0.73 | < 0.52 | |
| BIA ASM/BMI | < 0.83 | < 0.57 | |
| 50–64 歲 | DXA ASM/height² | < 7.2 kg/m² | < 5.7 kg/m² |
| BIA ASM/height² | < 7.6 kg/m² | < 5.7 kg/m² | |
| DXA ASM/BMI | < 0.80 | < 0.55 | |
| BIA ASM/BMI | < 0.90 | < 0.63 |
註:ASM = 四肢骨骼肌質量 (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)
4. 步驟四:最終診斷 (Diagnosis)
綜合肌力與肌肉量評估結果,做出最終診斷。
確診肌少症 (Confirmed Sarcopenia) = 低肌力 + 低肌肉量
根據上述流程,個案可被歸類為以下三種臨床狀態:
- 肌少症風險族群 (At Risk): 肌力正常,但具備風險因子,需進行健康促進與監測。
- 可能肌少症 (Possible Sarcopenia): 肌力低下(無需肌肉量測量),應立即啟動初步介入(如運動與營養衛教)。
- 確診肌少症 (Confirmed Sarcopenia): 肌力低下 且 肌肉量低下,需制定並執行完整的多元介入治療計畫。

博田國際健康管理中心
博田國際醫院減重中心
台灣家庭醫學專科醫師
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
高雄醫學大學藥理碩士